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零试用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佑红

  摘 要: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正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而不断的壮大。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电子商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大庆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本专业“零试用期”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待更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项目来源: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零试用期’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020062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伴随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然而,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严重的供需矛盾现象暴露出现行的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性。如何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效地培养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以满足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人才的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据统计,我国从2001年在13所高校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此后不断增多,目前全国约360多所高校设电子商务专业,每年毕业生达万人以上。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火爆,毕业生每年需求量排第一位,但就业率不高,仅为20%,明显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47%)的平均水平。一方面是需求旺盛,一方面是就业率不高。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毕业生需求旺而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1.专业定位不够准确。由于对专业定位缺乏统一明确的界定。地位过高往往把培养电子商务“万能”应用人才为目标,结果贪大求全,违背教学规律,不符合社会需求实际,导致电子商务毕业生无用武之地而从事其他行业;定位过低则把培养电子商务的“专才”为目标,专业设置狭窄,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适应性不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2. 教学模式传统而陈旧。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绝大部分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守旧,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缺乏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简单,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部分课程设置适用性差;教材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更新慢,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商务网络环境;面向电子商务的仿真教学设备不完善,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培训,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
  3. 实践环境不理想,与社会联系不够。因为模拟软件的工更新换代不够及时,企业真实操作之于学校模拟软件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学校软硬件与企业相关设备的巨大差距,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实践的效果,造成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较大的差距。
  4.考核方式传统而陈旧。在考评环节绝大部分课程延续传统的考评方式,即,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由于考核重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造成学业评价的不公平,失去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二、我院电子商务“零试用期”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零试用期”培养模式要求毕业生“毕业即就业”,这正是市场对电子商务毕业生的普遍要求。因此,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要打破原有的“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零试用期”人才培养模式。
  三、电子商务“零试用期”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1.明确专业定位,确立面向就业群的“零距离”培养目标
  专业目标定位是实施“零试用期”培养模式的关键。电子商务专业目标定位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培养人才目标和规格,追求“专业有特色、育人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专业建设目标,实现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零试用期”。具体来讲,应面向电子商务活动第一线,培养“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的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电子商务的现实发展,针对不同的“岗位群”,如:技术类、应用类、战略管理类等,按类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使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零距离”培养模式
  (1)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情景教学模式。突破过去理论课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向的交互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突破过去实践课教学中的单一解说式、参观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种与提高实践能力有关的教学方式方法,包括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诊断式教学、操作指导式教学、演练式教学等。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实训教学、模拟环境教学、情景再现教学等,突出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与考核力度,达到实践教学内涵深层化、内容特色化、过程个性化和体系规范化。
  (2)建立具有“零试用期”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构建“活模块”课程模式。即,把专业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技能课等模块。根据市场分析预测结果组合模块,增加实践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跟时代要求,符合市场需要。
  (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提高实践实训评价标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能力。同时,要建立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把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认证等引入教学评价中,用第三方评价机制来检验教学水平和效果,增强评价的客观性。要鼓励学生参加电子商务职业资格相关考试,扩大学生“零试用期”就业口径。
  (4)打造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电子商务专业“零试用期”培养目标的关键。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实际,采取“走去出、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设为岗位训练而实现真正的“零试用期”目标。
  3.开展自助创业,加强实践环节
  我院该专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进行创业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实现主题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增强了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通过项目驱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培养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职责。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如果很难适应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将受到人才缺乏的制约,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化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在专业的学科建设、方向调整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与创新,以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荣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 朱玉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6).
  [3] 高玉华.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R],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160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