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绩溪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湘宁

  摘要 结合绩溪县的二调统计数据,从数据库建设依据和保障;数据库内容、结构及分层;数据源准备与各种资料的利用;图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数据入库及应用等方面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及应用进行介绍,以期推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
  关键词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应用;安徽绩溪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323-02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国家、省、市(地)、县4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广大农村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以及基本农田等数据,而且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化配置以及信息即时更新,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等提供更好的服务[1]。现从绩溪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入手,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及应用进行探讨如下。
  1 绩溪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绩溪县通过对全县的土地进行调查并建立数据库。绩溪县地处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东西长59.5 km,南北宽42 km,面积1 103 km2,人口约20万人。全县国土面积为1 103 km2,海拔200 m以下土地占12%,200~400 m占34.3%,400 m以上占53.7%。区域内多为山地,其地形复杂,基本特点为山地多,平地少;林地多,耕地少。土地总面积110 362.52 hm2,其中农用地总面积101 71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2.16%,耕地面积13 159.41 hm2、园地面积6 873.39 hm2、林地面积80 458.15 hm2、草地面积1 222.05 hm2;建设用地总面积6 715.6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8%;其他土地1 933.9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5%。
  2 数据库建设依据和保障
  2.1 数据库标准要求与规范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应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整合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等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这些标准和规范是县级农村数据库建设和使用的重要依据[2]。
  2.2 硬件设备支持
  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覆盖面积广、信息量大,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需要借助高科技仪器设备来完成。硬件设备需要有GPS接收机、全站仪、高精度测距仪、岩心切割机、多功能激电仪、高精度质子磁力仪、大幅面彩色绘图仪、高清晰度扫描仪、工程测量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的“3S”测绘新技术。
  2.3 软件系统需求
  数据库建设涉及海量数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数据库的管理,在硬件设备的支持下,需要相应的软件系统,包括建库软件、管理软件和辅助软件。如:ArcGIS 9.2、MapGis(矢量、属性采集)、Photoshop,辅助软件有ERDAS8.7、MicroStation等。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国源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质检软件等[3]。
  3 数据库内容、结构及分层
  3.1 数据库内容与设计
  3.1.1 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栅格数据和表格;元数据(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
  3.1.2 数据库设计。为了实现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基础应选择适宜的(国家规定的、统一的)坐标系和基准,如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方式按3°分带,以东经132°为中央子午线。逻辑结构有主体数据库(空间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和元数据(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元数据等)[4]。
  3.2 结构及分层
  在数据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县级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县域范围的不同数据类型进行数据集成的基础控制框架,并按规定的数学基础,采用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确保组织与管理内容和逻辑保持分层的一致。同时,在各层级命名时要严格按照《标准》中5.1空间要素分层的要求进行。
  3.3 数据组织和模式
  数据库的组织模式是数据便捷使用和管理的重要节点。其架构应从总体出发,注意横向逻辑上的吻合以及纵向空间坐标定位基础的相互叠加和套合,在物理存储时为了方便使用与调度可以把实体分离到不同的存储空间和存储单元中。
  4 数据源准备与各种资料的利用
  各项数据资料必须通过多方检查验收核定,并可以寻找出一定的法律依据,具有充分可靠性[5]。同时,为了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应尽可能地选择电子数据。数据源内容应采用SPOT5遥感影像图调查底图及调查界线资料;采用统一下发的市界、县界等行政区界线调查界线和政辖区控制面积。为了保证图件的质量,应按照《规程》的要求做好数学基础、覆盖范围、精度等,并在相邻的图幅自然接边,图斑界线闭合,标注清楚、准确。同时,在数据调查过程中应认真填写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手簿应做到全面、完整、合乎逻辑。
  5 图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图形数据可根据组成要素的不同,按照要求分别进行处理。①线状要素。图斑内大于2 m、小于图上2 mm的线状地物应进行数字化处理,要根据图斑内线状地物的密度进行取舍并对其属性进行标明,但是对具有代表性的线状地物及道路必须保留。线状地物编码应标注在其宽度量测点处,注意标明属性。②面状要素。边界应保证连续、闭合、拓扑关系正确,避免有重叠和裂缝。图斑编码注意位置,内容不多的情况下须放在中心位置,如果内容过多应加引线标注在图斑外。③点状要素。应采集其几何中心,线状地物沿SPOT影像数据线中央跟踪,图斑边界沿SPOT影像数据边界跟踪[6-7]。④行政境界。在土地调查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区域级别的界线,如省、县、乡镇、村、作业站(区)、生产队界等,这就要求界线和区域绘制应除界线跳绘部分外完全重合,区域界线应明显标注,注意面积和区域归属正确,界线名称应严格以最新的文件资料为准。⑤接边要求。注意不同比例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不同图幅之间的图形接边问题,要按照几何和属性数据、界线、低类线状地物等进行接边,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5 mm。
  6 数据入库
  在数据入库前应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对数据进行全面、整体、准确的检查,要求逻辑、分层、命名规范等多方面均符合要求。检查图内各要素在采集和输入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矛盾、疏漏、错误等;矢量数据采集的几何精度是否达标[8];矢量数据的拓扑是否正确;DOM套合是否超限;层名以及点、线、面的属性结构是否一致;细碎图斑是否合理等。
  7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应用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可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编制、建设项目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服务;实现即时更新土地利用信息,动态监测土地利用数据变化,提高土地利用监控能力[9];为土地登记发证,加强土地产权管理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通过数据库了解各地区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合理开发使用能源,保证耕地面积和占补平衡,加大土地保护和监察力度。
  8 参考文献
  [1] 解蕾.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2] 苟丽娟.论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2):58.
  [3] 王林松.县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探讨[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 张海军,张付芝.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0(2):47.
  [5] 熊国飞.南昌市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J].科技广场,2011(2):39-42.
  [6] 陆振宏.彭阳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及技术探讨[J].江西测绘,2011(4):2-4.
  [7] 魏志寰,智升翠.基于ArcGIS在国土调查数据建库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48.
  [8] 邹艳红,刘玲玲,姚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和土地利用分析――以怀仁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为例[J].城市勘测,2010(2):13-18.
  [9] 苟丽娟.论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2):58-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181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