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永和 刘守英 王丽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96-01
  马铃薯是我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50万亩。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危害呈上升趋势,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ora infestans(Mont.)deBary〕侵染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病害。该病发展蔓延速度快,极具毁灭性,一旦发生,可迅速大面积流行,损失惨重。马铃薯晚疫病属冷湿病害,适于中温、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流行。一般多发生在7-8月,该阶段降雨多,空气湿度大,符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所需条件。加之目前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抗性差、退化严重,栽培管理水平低,肥料使用普遍存在重施氮、磷肥,轻施钾肥的现象,播种密度偏大,重茬种植现象严重,综合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连续多次使用化学药剂,造成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同时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治。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发现一点,治理一片”的绿色防控策略。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事关农业产业发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等重大问题,政府应根据《齐齐哈尔市重大病虫防治预案》的要求,相关部门履行其相应职能,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财政部门应在年初预算安排经费,除常规预警经费外,在大发生时还应及时安排应急经费。
  二、抓好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防控意识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和发放明白纸等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为害和防控技术进行大力宣传,让种植户清楚明白,自觉支持或投身到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工作中;二是开展农民田间培训。使广大种植户掌握科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各项技术措施,为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提供技术保障。
  三、从源头防控,选种无病种薯
  一是引进和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可杜绝种薯带菌和减轻病害的发生。我市现有大型马铃薯脱毒种属繁育基地4个,每年繁育脱毒种属3.5晚t,可供种植面积100万亩,脱毒种属的晚疫病发生普遍率和严重度明显低于普通种属。二是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在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春化、切块等过程中,严格剔除病薯,确保种薯不带菌,从而减轻晚疫病的发生。
  四、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晚疫病流行
  我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克山、讷河、依安等县,种植结构单一,季节性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轮作,既可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降低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程度,又可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搞好试验示范和引导,通过试验示范的成功范例进行宣传引导,以提高种植户的信服度,推动整体防控工作。
  五、抓好晚疫病测报,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一是重点抓好晚疫病的监测工作,定点监测.从5月下旬开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适时掌握晚疫病发生动态。二是发展和培养乡、村级植保员,使病虫信息能够及时快速传递,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六、科学实施田间防治
  由于白天晴、夜间多雨的高原气候有利于病菌的流行,故应在出现中心病株时,立即开展第l次防治。防治药剂可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g/hm2,一般防治3-4次,每次间隔7-10天,以控制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扩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358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