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农机事业科学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华

  [摘 要] 近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同时强调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农机推广队伍整体素质。笔者对印台区农机推广队伍的农机人才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发挥人才优势,配备结构合理的用人机制及其建议。
  [关键词] 农机 人才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05-01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也日趋重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才能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了提高农机人才素质、建立和完善人才机制、促进农机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现就印台区农机人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印台区农机人才队伍现状
  印台区农机人才队伍共有23人,50岁以上3人,40-50岁16人,40岁以下4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14人,中专学历5人,中专以下学历2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技术工人15人。大学本科学历人数2人,占农机人员总数的8.7%,大专学历占60.9%,中专学历占21.7%,中专以下学历占8.7%。
  二、现阶段我区农机人才发展需求形势
  1.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机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近年印台区已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并具有领先理念的现代化农业模式,积极实施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机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2.农机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农机服务显得尤为迫切。从200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颁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若干政策性文件,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装备技术、财政投入、保险政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合作社等方面的扶持内容,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农机服务工作日趋重要。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急需农机技术咨询人员。随着农机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印台区农业生产模式已经由过去的粮食作物生产向经济作物拓展;由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产业领域由种植业向农产品加工、畜牧业、养殖业等领域延伸。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和服务组织也呈现出了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的显著特征。为此,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创新的农机管理、服务和技术咨询人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知识水平不高,职工队伍面临年龄老化,后续人才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求。一是农机人才队伍文化程度偏低。本科学历仅占总人数的8.7%,专科以上人员虽占人数的69.6%,但第一学历人员却极少。二是农机管理人员对农机新知识比较缺乏,平时大部分人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去学习市场经济新理论、经济管理新思维、农机经济新知识。三是农机人员存在着严重的青黄不接问题,40岁以上的占到总人数的82.6%,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农机专业毕业生减少,农机系统基本上没有新人增加,农机职工中坚力量弱化,后继乏人问题更显突出。
  1.2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印台区经过近年来的高增长、跨越式发展之后,整个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正逐步向高科技、高效益、知识驱动型转变。从调查数据可看出,目前中级技术职称的仅有5人,这一现状与农业现代化有着很大差距。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人员很少,这样的人才结构距建设与争创农机一流水平的要求相差甚大。
  1.3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根据农机现代化发展人才需求形势,对比印台区的现状,印台区农机队伍人才明显缺乏,结构失调,比例失衡。根据调查,印台区农机专业人才只占总人数的21.7%,中级、初级所占比例只有34.8%,与印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极不相配,严重影响了农机事业的发展。
  2.原因分析
  2.1社会认知程度较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一般只有到了两个“农忙”时节才会想到农机,其它时间农机工作的需求观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拓展,加上农机自身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以及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更使公众对农机工作的认知度偏低。
  2.2农机人才薪酬待遇普遍不高。据统计,印台区现有各类从事农机服务业人员达2000余人,是一个不小的职业群体。这个群体一方面人员日趋大龄化,而另一方面行业内又很难留住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究其原因,主要与该行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有关。专业农机手农忙时每天工作一二十个小时是常事,但就收入水平而言,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薪酬待遇也低于同类其他行业工资平均水平。
  四、对加强我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完善培育机制,提高人才素质。一是重视对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农机人才整体素质为主,定时、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计算机以及农机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与新技术、新形势接轨。在培训方式上灵活掌握,可采取分期、分批、分类的办法,把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二是要立足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机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拓宽人才培育渠道,增加人才总量,提高农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探索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及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形成新的人才优势、提高人事管理水平都有促进作用。在用人机制上,以“社会招聘、专业培训、职业运作”为方向,探索建立聘用制、项目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柔性用人机制,实行合同制管理。要逐步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和完善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上,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逐步形成用人的良性循环,真正建立起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提高农机人员的事业心,促进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3.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农机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动力。一是提供政策法规保障,加强对农机工作领域的立法,规范农机工作者的义务和行为,使农机工作有法可依、工作有序、整合有规,创建必要的权益保障机制;二是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和专业媒介推广宣传,进一步为农机发展营造声势,提高社会认知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358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