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静 孙金金

  摘要:通过动态耦合模型对吉林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0年中,吉林省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现“S”曲线变化,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状况呈现出协调态势。促进吉林省城市有序地发展,应做好土地的有效利用,对城市发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耦合关系;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1-297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1.066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对城市进行系统性修复,尤其到了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飞快加速,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问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耕地数量的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版)》规范了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各项建设,随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版)》。因此,如何协调城市化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成为广泛讨论的焦点。
  国内对城市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深圳经济特区,主要围绕城镇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以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及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耦合关系的研究目前比较少,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1)吉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关系;(2)在吉林省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土地利用的对策建议。
  1 研究区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吉林省位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之间,是老工业基地,也是产粮大省,全省面积约为1 875万hm2,人口2 726.6万。吉林省的汽车产业闻名全国,被誉为汽车城,其石油储量也十分丰富,地下蕴藏着大量资源。与此同时,吉林省拥有世界上少有的黑土以及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居全国前列,农副产品发展迅速。
  吉林省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已不能仅仅依靠粮食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吉林省的城市发展已开始出现止步不前的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好土地利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分析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关系,对吉林省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数据来源于2005―2010年吉林省统计年鉴。
  2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如果城市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是可持续发展下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之间存在各种非线性关系[2]。城市发展对土地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而土地的有限性及其社会经济生态属性对城市的发展存在限制作用[3]。综上所述,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等原则[4],本研究在土地利用的系统中选择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效益两个大的方面代表整个系统,土地利用结构中选取了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单位等指标,而在土地利用效益中选取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地均GDP指标。然后在城市发展的系统中选择社会因子、经济因子和生态因子3个主导方面代表整个系统,社会因子中包括城市化水平、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经济因子中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生态因子选取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这些生态因子都是遵循了国家环境质量指标选取的[5]。综上,共计17个指标(表1)。
  2.2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评价指标系统中不同指标的量纲、意义、表现形式以及总的目标的作用形式各不相同,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在评价指标之前,必须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标准化,正规化处理[6]。为保证无量化处理后的数据在[0,1]之间,本文采用的统一公式为:
  T和t分别表示指标数据x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Pi为标准化数值,求得标准化数据见表2。
  4 结果分析与对策
  4.1 结果分析与评价
  根据上述建立的耦合关系模型,得到2005―201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耦合度(表5)。
  2006年吉林省的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度为0.2度,耦合度趋近于0度,表明吉林省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开始进入互相影响阶段,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逐渐趋于平衡,其原因是由于吉林省于2006年编制了《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依据这一总体规划,提出全省各类用地总体安排,合理统筹安排城乡发展,避免了城市建设用地侵占农业用地而威胁农业人口的利益,避免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拉大。
  2007―2008年,吉林省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度维持在66度左右,纯粹的从耦合度分析,吉林省土地利用开始约束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的速率从22%增加到30%,但是,城市的发展速率仅增加了2%,土地利用的效率变得十分低下。其原因:一方面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土地的粗放利用,使得土地利用效率变得十分低下,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农村与城市的接轨。
  2009―201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度分别为30度和66度,从表4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土地利用的速率为19%,但是城市的发展速率却达到了32%,这一组数据看似异常,其实是有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投入了4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乡镇的基础设施及生产设施,加快了与城市接轨的速度,促进城市的发展。但是,到了2010年,经济刺激开始变缓,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度又回归到了66度左右,这证明了吉林省土地利用制约城市发展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土地还存在着粗放利用,没有充分地实现集约利用。   4.2 对策
  针对上述的结果分析与评价,为了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加快农村与城镇的接轨[10],对于吉林省土地利用提出如下3点建议。
  4.2.1 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土地规模效益 目前,吉林省的大量人口居住在农村,而未转移到城市。同时,各个农村居民点十分分散,未形成有效的集聚效应。面对这一现状,政府可采取合理的行政区域规划,引导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同时,有效地集聚农村居民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使农村土地实现规模效益。只有农村的经营效益提高了,生活水平上升了,才能更加有效地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4.2.2 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有效的区域网络 要想实现城市化,发展小城镇成为契点。小城镇是农村向城市发展的过渡[11]。吉林省的小城镇特别多,具备了快速城市化的条件。因此,吉林省需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小城镇,特别着重发展沿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边上的城镇,这样的小城镇具有巨大的潜力,政府应以这些小城镇为重点,使众多小城镇形成联系紧密的战略线,最终形成以小城镇为基点的区域面,形成有效的区域网络,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4.2.3 立足长远利益,集约土地利用 城市化的进程中,为追求眼前利益,建设用地粗放利用情况时有发生[12]。吉林省也不例外,针对这一问题,应建立建设用地利用标准,从长远利益出发,合理的规划土地利用,禁止前建后拆而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同时政府应该充分尊重土地市场规律,适当发挥政府干预作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防止土地闲置现象的发生,充分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促进城市化合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竟竟,陈正江,杨德刚.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2):8-14.
  [2] 王德利,方创琳,杨青山,等.基于城市化质量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判定分析[J].地理科学,2010,30(5):4-11.
  [3] 王桂新.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J].人口研究,2013,37(6):45-53.
  [4] 历 伟.城市化进程与土地持续利用[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10.
  [5] 吝 涛,薛雄志,卢昌义.“网状”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指标权重分配方法[J].生态学报,2007,27(1):237-243.
  [6] 金丽国,刘灵伟.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节约利用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7] 王福喜,毛爱华.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1):42-48.
  [8] 徐 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学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9] 朱 琳.卞正富.朱 环,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耦合关系分析――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62-67.
  [10] 贺雪峰.地权的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11] 石忆邵.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J].经济地理,2013,33(7):49-54.
  [12]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436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