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增富 彭清富 米仁荣

  摘要 根据2012―2015年龙山县马铃薯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分析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春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66-02
  龙山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温暖湿润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8 ℃,年平均降雨量1 376.2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非常适合春马铃薯生长,常年播种面积0.88万hm2左右。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每年4―9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6.6%,多雨季节与春马铃薯开花期相吻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受害马铃薯叶片提早枯死,马铃薯减产30%~72%,个别甚至绝收。根据2012―2015年马铃薯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分析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以便指导春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1 发生情况
  2012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0.78万hm2,占种植面积的94.5%,发生程度5级,实际损失鲜薯1 990 t,病株率98.2%,病指72.1。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0.64万hm2,占种植面积的80%,发生程度3级,实际损失鲜薯960 t,病株率60.6%,病指22.1。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0.87万hm2,占种植面积98.1%,发生程度5级,实际损失鲜薯1 630 t,病株率100%,病指77.9。201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0.65万hm2,占种植面积74.6%,发生程度4级,实际损失鲜薯130 kg,病株率67.1%,病指49.8。
  2 发生特点
  2.1 发生期早,流行快
  4月中下旬田间发现晚疫病的病斑,4月下旬出现少量的中心病株,此时龙山县正值多雨季节,气温适宜,空气湿度大,经过10~15 d,病菌迅速蔓延。5月上中旬,若出现晴热高湿天气,7 d田间马铃薯叶片枯焦,全株腐烂,严重减产、减收。
  2.2 发生程度存在垂直性差异
  如表1所示,受海拔、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存在明显的垂直性差异。低山晚疫病发生较轻,高山晚疫病发生重。
  2.3 易感晚疫病品种种植多
  龙山种植的马铃薯当家品种多为易感晚疫病品种,如州芋1号、州芋3号、金苹果、马尔科等。引进抗病品种少。
  2.4 多雨季节与春马铃薯开花期相吻合
  马铃薯不同的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不同,同一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不同,抗性也有差异。芽期较感病,以后抗病性逐渐增强,现蕾期抗病性开始降低,开花末期最易感病,田间多从开花期病害开始流行[1]。龙山春马铃薯播种期为1月,开花期为5月,收获期为6月。春马铃薯生长关键时期为4月、5月、6月。龙山降雨多集中在每年4―9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6.6%,多雨季节与春马铃薯开花期相吻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重。
  3 重发原因
  影响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重的因素很多,如大量的病原菌、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适宜的气象因素、种植水平、地形地势及田间管理措施不当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温度、湿度及种植的品种。
  3.1 春马铃薯生长季节4―6月的气候条件
  晚疫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尤其是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2-3]。主要是春马铃薯生长季节(4月、5月、6月)的温度、降雨和湿度等主要气象因素。龙山春马铃薯生长季节的温度均适宜晚疫病病菌滋生,如表2所示,湿度条件成为影响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当降雨多、湿度大时,病害在短期内便可暴发酿成大流行;当降雨少、气候干燥时,则对马铃薯影响不是很大,对晚疫病发生有影响,晚疫病发生轻。如表3所示,晚疫病发生流行期为5月上中旬,2012年和2014年5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分别为20.5、20.3 ℃;相对湿度分别为85%、84%;降雨量分别为153.8、146.9 mm。雨水充足,相对湿度大,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而2013年和2015年5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分别为20.1、20.8 ℃;相对湿度分别为75%、73%;降雨量分别为113.6、108.9 mm。相对湿度小,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轻。
  3.2 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抗性低
  州芋1号、州芋3号是20世纪90年代湘西州培育的高产抗病品种,金苹果、马尔科是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品种,经过连续种植,抗病性已严重丧失。21世纪初新引进的大西洋、费乌瑞它等品种抗病性差,导致晚疫病发生普遍。近年引进的克新4号、鄂薯5号、青薯6号等品种抗病性较高,其推广种植面积小。
  4 防控对策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遵循“因地制宜,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以推广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重点,以健身栽培为补充,开展全程统防统治,实现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防治[4]。
  4.1 引进推广应用种植马铃薯抗病品种
  引进推广种植马铃薯抗病品种,是控制晚疫病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晚疫病病菌极易发生变异[3],多数品种经过几年连续种植,逐渐丧失抗性,品种退化严重。因此,要引进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病品种,提高马铃薯抗病能力,如鄂薯5号等品种。
  4.2 推广马铃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技术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比露地栽培可提早15~20 d收获,可以减少晚疫病的危害。同时可以作为蔬菜上市,弥补了5―6月蔬菜的缺口,增加农民收入。
  4.3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预报
  马铃薯出苗后,实施定点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实行5 d一查、7 d一报的监测制度,依据大田系统监测数据和气象参数进行分析,准确发布晚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态势,及时指导大田用药防治[5-6]。
  4.4 开展统防统治,科学用药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是气传流行性病害,气候适宜,容易大面积蔓延,防治时效性强,防控的及时速效是控制蔓延的最佳手段。积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杜邦易保(68.75%嗯酮・锰锌)、杜邦抑快净(52.5%嗯酮・霜脉氰),开展大面积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防控效果。
  5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余秋林,王泽英.盐源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3):131-132.
  [2] 王晓涛,李登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173.
  [3] 粟廷书.武陵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J].湖北植保,2012(4):46-47.
  [4] 赵中华,朱杰华,朱晓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2(4):18-19.
  [5] 唐春林,杨柏云,卞英福.江西春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方法[J].江西农业科技,2002(2):33-34.
  [6] 刘介民.湖北低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8(1):28-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528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