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生物菌肥及生物防治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佳星 朱有亮 王鹏 孙兴刚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化工、电子、钢铁等行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现阶段,化学肥料和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微生物菌肥及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绿色环保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菌肥及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生物防治;生态保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 S1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37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用仅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中国在粮食生产所取得伟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始终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决策,也离不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更离不开粮食生产中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敦化市现有耕地面积16.96万公顷,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6万公顷左右,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习惯选择种植高产作物品种、施用化学肥料及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来提高粮食产量。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使用,效果明显,经过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的广泛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敦化市每年农民使用的化学肥料约为50000吨,使用的农药约为650吨。经过常年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部分化学物质会沉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而久之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微生物菌肥和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绿色环保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作为一种生物制剂与化学肥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品质,刺激农作物生长,抗病害,培肥地力,增强作物抗旱、耐寒能力,减少资源的浪费。
  1.1 微生物肥料在环保中的作用
  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对生活生产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微生物肥料却在对环境的保护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采用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既能保证增产,还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物理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 改良土壤作用
  培肥地力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微生物肥料主要通过各种菌剂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和释放。同时,由于菌剂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有机酸性物质,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硅、铝、铁、镁、钼等的释放及整合,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板结现象,使被土壤固定的无效肥料转化成有效肥料,提高土壤中养分的供应,促进作物的吸收利用,增加土壤肥力。
  2 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最大优点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1 以虫治虫
  利用自然界有益昆虫和人工释放昆虫来控制害虫的为害。其中最典型的是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广泛应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
  2.2 以鸟治虫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分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生物天敌防治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杀伤害虫天敌(鸟类等),不污染环境,长时间推广使用,可使林内原有天敌(鸟类等)得到较好保护,可逐步实现害虫防治的良性循环,实现害虫“有虫不成灾”,实现森林和害虫之间的“和谐”,同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无公害的生物天敌防治技术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运用。
  2.3 以菌治虫
  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以菌治虫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物等,对人畜均无影响,使用时比较安全,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也无法产生抗药性,因此,微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在所有防治技术中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阿尔贝・萨松.生物技术――挑战与希望[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2]陈坚.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孙毅.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信息杂志,1995(05):10-11.
  [4]李海云,王静,吕福堂,等.生物菌肥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53-54.
  [5]陈翔兰.生物菌肥的作用及推广应用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4):96.
  作者简介:陈佳星,大专学历,敦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高效低毒农药技术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530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