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安全门”学好潜规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联想们不仅要在资金、产品、市场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提升竞争力,更要对当地除市场因素之外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刻的解读,面对甚至习惯在WTO原则之外的诸多“潜规则”。
  近日,全球第三大PC厂商在美国本土市场1300万美元的电脑采购中,被当地政府认为存在安全问题,不会在涉及国家机密的部门网络中使用联想PC产品。
  事实上,联想的遭遇并非个案,中国IT企业如中兴、华为等都遇到过类似的“XX门”事件。原因不一而足,所涉及的区域也从美国等经济强国,蔓延到东南亚的印度、巴西等地。设置贸易障碍的理由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安全,低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倾销,甚至是“垄断”嫌疑、知识产权问题、行业利益威胁、经济安全等理由也不乏其中,产品更是涉及丝绸、罐头、皮鞋和汽车,主事者也遍及各个社会角色:直接生产商、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所不同的是,这次轮到了联想,而它所遭遇的是足够让市场公平交易蒙上阴影的美国政客。
  实际上,在中国企业日益强大,走出国门,进而实现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参股、收购、重建市场秩序的今天,联想们不仅要在资金、产品、市场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提升竞争力,更要对当地除市场因素之外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刻的解读,面对甚至习惯在WTO原则之外的诸多潜规则。
  近来,有审慎悲观态度的人士指出,“安全门”事件进一步验证了联想等一大批急急迈向国际化之路的公司,在本地化政府关系方面尚存缺憾。
  可见对这类事件,国人更愿意上升到政治等意识形态领域,依笔者看来,这大可不必。笔者更倾向于淡化事件中,联想作为中国企业的符号性意义。对外国公司对美国可能产生的经济乃至政治方面的“威胁”,采取“适当”措施已是美国政府的惯例。可以说,经济问题政治化已经成为美国处理类似事件的惯例。所以联想们大可不必惊诧,当市场等要素具备之后,妥善处理美国电脑采购的“安全门”事件,仅仅是联想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处理类似麻烦事件的第一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遭遇类似事件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联想等一大批率先走出国门的全球化企业,需要适应更为复杂的非贸易壁垒的环境。从联想所采取的措施来看,除了借助于政府,呼吁美国尊重自由化竞争的市场秩序外,还更应该倚重民间的商业组织进行交涉。
  而在联想之外,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商务部、政府以及业已实现全球化的工商界在该事件中也将面临考验:如何在类似事件中建立反应机制,以一个成熟的体系,调动多方面资源(如战略股东、供应链合作伙伴)妥善解决问题?从联想方面来看,既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联想的电脑是足够安全的,也许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将有望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让联想电脑在欧美乃至全球扬名,为联想品牌形象的塑造奠定根基。而联想对于“安全门”事件的处理方式、技巧和策略,无疑对后来者更着更多的借鉴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657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