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数字演绎艺术的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镜头定格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颁奖晚会上,在缤纷的镁光灯照射下,一种动感、鲜活的基调在会场萦绕,正式颁奖之前,来自世界各地多所院校的优秀作品正在进行展播。然而,面对台下观众专业而又挑剔的眼光,有的作品得到了掌声,有的作品却没能得到认同。现场不仅充斥着给大家带来享受的艺术之美,更有一种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弥漫着。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展播中出现时,坐在台下的刘宁和张丞着实感到意外,继而又是紧张,面对如此高水平的观众,面对那些高水准的作品,他们的作品能否得到认可呢?观众报以的两次掌声给了他们最好的答案。随着自己作品的播放,他们在观众的脸上看到了赞许的表情,那一刻,刘宁和张丞感到了一种被认同的巨大幸福,对于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那样的幸福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法给予的。此时此刻,是否能够得奖,已不再重要,观众的认可已成为他们最大的荣誉。
  
  毕业还是失业?
  
  刘宁和张丞给作品取的名字是“业”,既说明了这个作品是他们的毕业设计,也表达了他们对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们的关注。
  故事从一个破旧的备受冷落的邮筒开始,引出了第一个弱势群体――邮递员。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电话、短信、E-mail等交流方式已渐渐将传统的书信取代,当有一天,邮递员前来取信,却只能面对空空如也的邮筒时,他面对的,还有失业的窘境。
  故事进行下去,引出了另一个弱势群体――残障人群。他们不仅要承受生理缺陷带来的痛苦与不便,当面对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劫难时,他们的呐喊也是那样的无力,透着欲哭无泪的悲哀。
  在这样的基调下,故事继续进行,出现了最后一个弱势群体――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当面对招聘会上的人山人海,遭遇了无数次的拒绝之后,他开始绝望。最终,他选择了从一座高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谈到《业》的构思,刘宁说:“当毕业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份离别的伤感也越来越近了。与此同时,面对就业的压力,一些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也开始清晰地显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不幸成为那句‘毕业即失业’的印证。”毕业前参加过的几次招聘会让刘宁切实感受到了职场无情的淘洗,“有很多大学生,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他们无奈地沦落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无力还击。”这样的一份失落不禁成为了刘宁的创作兴奋点,他决定把自己的创作源锁定在“弱势群体”上。这是一群常常受人忽视的群体,却又是一群最应得到人们关注的群体。
  通过这样的构思,刘宁想表达出自己心中那份真实存在的怅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和他产生一种共鸣,去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帮助。
  刘宁和张丞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赞同。于是,两人怀着一份颇为复杂的心情开始动工了。
  
  上网还是买方便面?
  
  为了能让作品更好地表达出他们的思想,除了作品内容本身,在对作品的技术处理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刘宁和张丞先前未曾想到的。当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时,他们并没有懈怠,积极向老师请教,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面对大量琐碎的工作,他们坚持着,乐此不疲,有时,甚至顾不上填饱自己的肚子。
  在作品即将完成的一天早晨,刘宁和张丞像往常一样从宿舍走去教室。他们约好了加快进度,争取在下午一点之前完成作品,早点回去休息。可那天他们完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一天都没有吃东西的他们再也无法再忽视肚子歇斯底里的“革命”,两人决定出去找点吃的东西。可此时附近的超市却都已打烊,他们还是不忍心让肚子继续受煎熬,就决定去离学校不远的其他街区逛逛看。走了半个小时,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家昼夜营业的网吧。当他们走进那家网吧时,服务生热情地问:“两位用几号电脑?”他们的反应着实让服务员有点意外,刘宁伸出两根手指,对服务生说:“我们要两袋方便面。”
  谈到这个小插曲,刘宁和张丞很开心地笑了。他们说,准备参赛的过程让他们收获很多,他们累并快乐着,从老师那里,他们不仅仅学到了更多的技术,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那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入围奖还是铜奖?
  
  作品正式出炉,刘宁和张丞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忽然收到了大赛组委会通知他们去北京领奖的电话。没顾上询问获得的具体奖项,在指导老师的陪同下,他们一行四人来到了北京。
  抵达的当天晚上,大赛组委会打来电话询问他们是否到达,这时,刘宁想确定一下他们所获得的奖项,但对方的答案让他的心一下凉了半截:“好像是入围奖吧。”当时大家在一起吃饭,沉浸在一种即将领奖的喜悦中。当刘宁把“入围奖”的消息告诉大家后,大家都沉默了。看着大家都很失落,刘宁强装出一副无所谓,淡淡地说了句:“没关系。”而事实上,刘宁和张丞却再也没有心情吃饭了,两人干脆决定去睡觉,而那份失落仍旧挥之不去,他们并没有睡着。
  当他们再次接到组委会的电话,被通知去现场领奖时,他们硬着头皮去了。到达现场后,工作人员按照获奖者所获的奖项分配着位置,然后说明一些上台领奖要注意的细节。这时,刘宁颇为尴尬地走上前问:“入围奖还用上台么?”
  工作人员冲着刘宁诡异地笑了笑,“嗯,得上!”
  然而,当现场优秀作品展播完毕,刘宁和张丞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作品也名列其中时,却未曾想到,还有一个惊喜等着他们。
  当视觉特效奖作为一个重要奖项,由德国波茨坦影视学院副院长、Siggraph资深评委温伯格教授(Ulrich Weinberg)宣读获奖名单时,他们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们的作品《业》最终荣获首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数字特效铜奖。
  那个“入围奖”,不过是工作人员和他们开的一个玩笑。
  
  数字还是艺术?
  
  刘宁和张丞的专业是数字艺术。“就是用数字的手段来表现艺术”,他们这样解释“数字”和“艺术”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词汇之间的联系。
  受家庭的影响,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艺术,只是未曾想到自己将来的职业会和那些孩提时代给他们带来很多快乐的动画片联系在一起。
  张丞的父亲是摄影记者,母亲是设计师。虽然一直从事的是“纯艺术”,但他们对张丞选择“数字艺术”还是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在父母的支持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张丞在艺术领域的天赋得以充分施展。
  刘宁平时喜欢唱唱歌,玩玩乐器,看看电影。他的原创作品《关闭电脑》曾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原创动漫大赛上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入围奖。闲暇的时候,刘宁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国外大片。“现在,看电影已经不能算作是爱好,而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了。我们需要从大量的影片中领悟、学习。更多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再单纯是观众,而是一个学习者。”
  在那天颁奖典礼结束后,在刘宁和张丞与德国波茨坦影视学院副院长温伯格教授合影留念时,他高兴地说:“我很欣赏你们与众不同的作品,你们是中国动画的未来。”面对这样的评价,即将开始新的征程的刘宁和张丞相信,只要在数字艺术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一定能和与他们一样年轻的数字艺术产业共同收获美好的未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739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