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系统科学对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进行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设计理念,揭示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重要性。通过对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特点的分析,对相应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在工程实例中进行了生态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 公路;生态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85-02
  1 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迅速,作为环境保护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生态保护与环境绿化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化。生态绿化设计直接承载主体是高速公路,但更高层面的承载主体却是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旅游景区。通过景观绿化设计不仅反映项目区沿线县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及现代化建设成就,更应该反映公路沿线旅游经济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当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要适应高速公路的整体需要,符合小气候的特殊性以及“高速”、“安全”的要求。绿化是高速公路设施的组成部分。生态绿化必须充分考虑现有行车要求、交通安全、环境状况、自然条件及道路养护维修等问题。因此,在高速公路绿化时要遵守下列设计理念:
  1)“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
  坚持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强有力的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公路环境相和谐。
  2)绿化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理念
  提倡生态式的自然种植,打破传统的园林式绿化模式,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与大环境绿化相融合,重构高速公路绿化带的植物链。
  3)适地、适树、适量的理念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尽量采用当地物种,草、灌、乔相结合,以保证成活率,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一致。
  4)尊重地区特性
  不同的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气象特征及社会环境特征;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审美观。这些都形成不同地区特有的公路景观环境,因此在公路绿化工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尊重地区特性来配置植物景观。
  5)统一规划、协调一致
  公路绿化设计考虑将公路本身与背景条件融为一个整体,设计使公路同绿化带外侧毗邻的现有农田防护林、村屯绿化和自然景观等建设相结合,在协调一致、突出重点、兼顾全线的前提下,考虑路段情况的变化,利用不同种类的乔、灌、草、花卉合理搭配组合形成美丽丰富的景观,避免形成“行道树”等人工痕迹,做到防护、绿化、美化和谐统一。
  6)经济实用,不求奢华
  强调投资与效益并重的原则,物种选择以实用为主,不大量采用艳丽花木和名贵植物,多用乡土树种,以节约资金投入,保证绿化植物安全,减少行车事故隐患。
  7)可持续发展
  坚持公路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使绿化见效快,寿命长,景观富于变化,与道路设施功能紧密结合,能通过绿化加强设施功能的发挥,方便道路设施的养护维修,充分考虑机械化作业的操作。同时要考虑后期养护费用要低,防止出现前面绿化后边改造的被动局面。
  2 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设计特点
  生态绿化设计的重点应是通过“景观绿化”、“生态设计”及“重要景观节点”等所组成的综合景观体系来营造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及“地方特色”的交通通道景观体系。不能只追求“亮丽”所形成的“人文艺术美”而忽视“绿”所营造的“自然生态美”。
  具体而言:
  1)在景观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景观敏感保护目标及景观绿化设计重点路段,对景观设计主体及内容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2)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对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防护排水、天桥、沿线设施区建筑物等公路构筑物开展景观相融设计,使公路行车者与路外行人视点有景可观,将公路主体工程融入周围背景景观中;
  3)在公路构筑物景观设计的基础上,提炼区域生态、景观与文化内容,使用乡土树种,在公路绿化工程中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开展公路绿化工程设计;
  4)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因地制宜选择树种,统一布局,合理搭配、艺术构图,利用绿化美化功能,改善路容路貌,优化行车环境,发挥综合防护效益,借助物理防眩作用,减缓事故灾害,达到安全运营的目的,把高速公路建成安全美丽的生态之路。
  3 高速公路生态绿化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措施
  3.1 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可持续性
  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属于“景观设计学”的范畴,在西方景观设计史上,早期的发展一直以崇尚富装饰性的外来植物和规则式园林形式为特色,较东方传统景观设计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强的征服自然的色彩。为实现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可持续性,我们采用以下设计手法:
  1)自然式设计
  自然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公路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新景观。
  2)乡土化设计
  乡土化设计是通过对拟建公路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反映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主要是在植物选择上遵循“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原则。
  3)保护性设计
  保护设计是指对公路路域内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
  4)恢复设计
  恢复设计是指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公路建设所形成的取弃土场的绿化恢复即属于此范畴。在取、弃土场堆置达到设计标高后,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可对其进行整治利用。整治后的土地可以通过种植树林和植草,改良土壤,复垦后可作为农业用地或林业用地。
  3.2 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技术
  1)公路边坡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边坡防护离开工程措施最根本的稳定问题就无从谈起,但单纯依靠工程措施,又难以解决边坡水土流失加剧、景观效果欠佳的难题。只有在充分、科学分析边坡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措施才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2)边坡防护植物的选择应按自然规律办事,遵循“适地适树(草)”、“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草种进行绿化,应大力提倡草灌结合的立体防护措施,同时在草种的配比上以乡土草种为主,多种草种进行配比混播,在满足边坡防护的前提下,结合考虑景观效果。
  4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实例
  某高速公路项目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由于受复杂地形的影响,区内气候差异较大。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干燥。
  适宜的植物品种、合理的植物配置形式是形成景观的重要基础。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首先考虑植物在恶劣条件下的成活,要求植物种类要适应当地气候,抗逆性强、耐贫瘠、耐粗放管理,耐寒耐旱、根系发达、与土壤固结能力强。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朱金兆教授以北方公路绿化为例指出,在公路绿化带树种选择上除了要做到适地适树、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行带混交,大乔木、小乔木与灌木行带合理配置外,对扩张性极强的植物要慎重选择,以免对植物群落造成危害。不要选择易感病虫害的树种。
  经多方比选,参考较成功的边坡绿化防护经验,并咨询当地林业部门,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主要采用扦插紫穗槐方式并辅以各种多年或一年生草灌种如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野牛草、苜蓿、小冠花、等草灌花种按一定配比进行混播加强绿化效果,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的根系、耐寒、耐旱、耐荫耐热、抗盐碱等不同特点,在种植初期,需加强浇水养护等工作,以保证绿化效果。
  项目护坡道绿化根据不同的填土高度进行分段种植,通过段落分布的色彩搭配,丰富路域景观。填土高度小于5m的路堤边坡地段选用胸径5cm左右的黄榆、馒头柳落叶乔木搭配冠径60cm的珍珠梅、黄刺玫种植;填土高度大于5m的路堤拱形骨架地段直接种植胸径5cm左右的黄榆、馒头柳落叶乔木。
  碎落台绿化选用开花灌木与常绿乔木搭配、并配以少许落叶灌木的方式种植。植物分别选用冠径60cm的榆叶梅和丁香、冠径80cm的华北卫矛、树高1.5m的桧柏以及三年生的爬山虎。碎落台绿化区域以白三叶草覆盖。
  在沿线互通区种植设计时选用在当地生长良好、物种表现优良的乡土树种,常绿乔木有桧柏、油松、樟子松等;落叶乔木有馒头柳、五角枫、国槐、漳河柳、垂柳、紫叶矮樱等;开花灌木有黄刺玫、丁香、珍珠梅、连翘、碧桃等;造型组图植物有紫叶小檗、卫矛、黄叶小檗等。
  隧道进出口处开挖的坡面,进行草灌混播,以利自然植被恢复。对分离式隧道进出口根据地形情况采取一定的绿化美化措施,种植观赏植物、利用花灌木组成优美的图案,一方面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另一方面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
  项目完成后,高速公路融入了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成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观,高速公路也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5 结论
  高速公路的生态绿化,如果搞好,可以将现代建筑与周围环境,田原风光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只有在景观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本地区植物资源,才能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高速公路,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这也是社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晓,谭红霞.高等级公路生态景观路堑边坡防护探讨[J].交通科技,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12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