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中国的校企合作现在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影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原因虽然有政府以及企业方面的,但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的缺失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认真分析存在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建设就显得尤其必要。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下的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1]。但是,中国的校企合作在现在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范围的校企合作中,大量的还是层次低、时间短、比较松散的合作。而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很多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对企业没有什么利益。因此,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多数是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生存,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向企业界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则明显偏少[2]。
  二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缺乏中国特色。虽然我国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从国务院到教育部乃至地方教育部门,都积极引导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但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到位[3]。
  三是高职院校本身的产学合作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学校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学校只有发挥其服务功能,才能寻求企业参与校企合作[4]。
  四是较低层次的合作。目前的情况看,很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现在校企合作,大多是不太规范的、短期的、靠关系维持的低层次合作。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影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原因虽然有政府以及企业方面的,但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的缺失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认真分析存在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以及对出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就显得尤其必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企业领导、招生就业部门以及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其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企业与学校双方沟通人才需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以及调整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重点体现实践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与学校一起完成学生的教学实习以及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实习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
  3、学校要强化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校企合作、产学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进行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喻忠恩.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评析[J]. 职教论坛,2009,4:52-54.
  [2]叶伟媛.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2009,4:51-52.
  [3]邹林斌. 政府、行业在高职教育办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及关系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07,7(21):18-20.
  [4]熊荣生.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存问题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08,2(5):37-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10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