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0 引言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是困扰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中央1号文件曾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做了深刻阐述,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现代农业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组合,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权责一致、上下贯通,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四大特点。
  
  2.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焉耆县的农业经济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实施“五大战略”(即基础先行、科教兴农、工业反哺、城镇带动、人力资源开发),着力提升农业的“五化”程度(即科学化、产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组织化),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1.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各种专项补贴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突出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积极实施节水滴灌、防渗渠建设、土地复垦开发、地下水开发利用等项目,努力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二是加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道路建设、农田林网化、农电改造等项目,普遍实现农村“五通”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环境面貌。四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先进农业机械,组织实施农机跨区机收、机割、机耕、机播作业,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把过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2.2.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技推广,着力提升农业的科学化程度
  要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农业为目标,加快推广节水滴灌、钵盘育苗、冻精改良、保护性耕作等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的产出率。采取项目支撑、典型带动、承包经营等有效方式,加快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引人先进的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大面积推广农业新技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为农民讲授科技知识,传递农业信息,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眼于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定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商标意识,对于本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小茴香、大白菜、打瓜、大蒜、辣椒、毛芹菜、豆角等,扩大种植规模,争取注册,提高市场占有率。
  
  2.3.实施工业反哺战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农业的集约化程度
  实践证明,要提升农业层次,就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把加快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扶持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加工增值。重点围绕葡萄、牛奶等特色农产品实施深度、精度加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同时,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产、预约收购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切实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4.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着力提升农业的商品化程度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加工、流通和服务领域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依托焉耆县作为南北疆交通要道、巴州北四县商贸中心和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以县城及光明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以314及218国道沿线乡镇为支点的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模式,构建梯度分明、布局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每乡镇建成1个集贸市场,在小城镇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增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承载能力和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市场为带动,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2.5.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快新型农民培训,着力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积极对农民进行适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突出进行科学种养、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真正把每个农民都培养成为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中的实用人才。在培训方式上,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以职业中学、农广校为骨干,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以用工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优势互补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技术讲座、实地示范等方式进行培训。同时,要加强组织引导,积极发展劳务经济,鼓励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创收,提高非农收入。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着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20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