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别样“潮流” 韩国军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美国的强力扶持下,韩国政府在军工技术发展方面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计划为了应对驻韩美军整编和朝鲜半岛局努变化,韩国政府提出了扩充本国装备、推进装备国产化、开拓海外市场的构想。2008年李明博政府执政后,将“培育防卫产业”作为执政的重要课题,提出在2012年使韩国防卫产业“进人世界十强”的目标。然而,由“急功近利”引发的多种技术问题与设计缺陷,使韩国大部明星装备曝出多种致命问题,严重影响了韩国军工的自主创新与出口拓展计划。韩国《每日经济》称,韩军武器研发存在四大致命问题:国防研发基础薄弱,过度缩短研发期限,预算少使得样品不够,军方提出过高性能要求。还有韩媒体批评说:“相对于士兵的误操作,国产武器本身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威胁士兵安全的头号杀手。在武器性能得到充分验证前,请厂家不要胡乱冠以‘名品’称号”与前些年人们对其它领域“韩流”的热捧相比,目前的韩国军工技术应是一场真正的寒流。
  
  枪小事大
  
  2010年6月,韩国在全球范围内先行装备了由韩国科学研究所研发的K11复合型步枪。这种步榴一体的战斗武器既可以发射普通子弹,也可以发射20毫米榴弹,是各国未来理想单兵战斗武器的通用模式。但各国出于技术、战术的考虑,多数处于试验状态,并没有急于列装。韩国却拔得头筹,把K11复合型步枪先行部署到部队,而且军方还对“K11是世界上最先研发、最先实战部署的复合型步枪”十分自豪。不过,刚刚进入部队的39支中就有15支为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达38.4%。韩国防卫产业厅负责人承认,“按照目前的设计,射击控制装置的不合格率高达20%,不可能实战部署。”韩国军方原计划在2018年前投资4485亿韩元,把K11复合型步枪部署到各部队,但技术检查委员会做出了变更部分设计以及不合格率不下降就重新考虑该项目的决定。K11复合型步枪的研发已经耗资187亿韩元,因目前已停止生产,仅有39支实战部署到7个部队。
  2011年3月,韩国派往阿联酋负责训练当地特种部队和保护当地韩国侨民的“阿克(兄弟)部队”,在训练过程中发生误射事故,造成一名韩国士兵身负重伤。据称,当地时间16日上午9点40分左右,在“阿克部队”进行巷战训练的过程中,士兵朴某发射的子弹击中下士崔某的左肋到后颈的部位。经调查,训练当时,担任敌军角色的朴某对进入建筑物里的崔某用K1步枪进行射击,当时他以为枪膛里没有子弹。朴某在调查过程中表示,6日在训练场地捡到了一发可能是外国军人用过的子弹,放在了弹匣里,训练时将弹匣卡进枪膛,没有想到里面有子弹。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的有关人士表示,朴某发射的子弹不是韩军装备的标;隹子弹,而是一种可以互换的5.56毫米子弹,弹壳已经长锈,底部已出现损毁。这说明了K1步枪好坏通吃,更说明好坏不分。
  
  火炮炸膛
  
  2009年12月3日,韩国国防科学研究院发生一起火炮自爆的惨剧,导致1人死亡、多人受伤。当日上午11时40分,国防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抱川市苍水面的多乐合国家枪弹试验场,对KH179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进行火炮弹丸性能测试。按计划,1门KH179型榴弹炮要连续打完从1.6万发量产炮弹中随机抽样的16发炮弹,以确定是否合格。当打到第6发时,火炮击发部位突然炸膛,员工郑基昌当场死亡,孔柄昌和金沔熊身受重伤。
  初步估计是炮弹的引信出了问题。韩国155毫米炮弹一般采用触发引信和时间引信。前者构造比较简单,平常与弹头分开存放,发射时才装在炮弹上,发射后炮弹要撞击到目标才会爆炸:后者构造比较复杂,直接装在弹体内,用时间控制爆炸,炮弹会在目标上空爆炸,造成大面积杀伤效果。专家怀疑,这次事故可能是时间引信质量不过关,导致时间计算有误。
  
  故障频繁
  
  K-9自行火炮是韩国军工业的明星产品,更被韩国媒体称为“炮中花郎”。该炮采用许多最新技术,可发射所有北约制式155毫米弹药,包括杀伤爆破弹、火箭增程弹、子母弹、发烟弹、照明弹和化学弹等。由于列装该炮,韩国是世界第二个、亚洲第一个装备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国家,得名“亚洲第一炮”。该炮最大射程可达40千米,车内配有自动装填系统和车载火控计算瞄准系统,具有强大的瞬间火力覆盖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被视为压倒朝鲜炮兵的重要武器。但盛誉之下的K-9也问题不断。2010年11月延坪岛炮击事件中,作为韩军唯一应对武器的6门K-9自行火炮,居然有3门出现故障,导致反击出现混乱。当年8月,因操纵方向的零配件存在缺陷,在结束演习返回部队的途中,对K-9进行了右旋转操纵,但却自行转向左边,并撞上了护栏。此外,该炮还发生过因防冻液功能存在缺陷,导致38门K-9自行火炮的发动机气缸部件外壁出现漏洞的事故,并导致火炮损坏。
  
  险象环生
   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2007年开发出的K-21,被韩国称为“新一代步兵战车”。该车具有两栖性能,车身侧面的侧裙板安装有水上漂浮装置,水上推进采用履带划水方式,航速可达7.8千米/小时。2010年7月,一辆K-21装甲战车在进行渡河训练时发生沉没事故,导致1人死亡,此后这种装甲车的生产即被中断,50辆K-2I完成品也停在工厂各处。沉没事故发生后,韩国国防部调查结果显示,装甲车存在前部分浮力不足问题。而且行驶中如果松开刹车板,发动机就会加速,导致车辆突然前冲。韩国翰林大学教授表示“由于装甲车在水上行驶存在安全隐患,发达国家也不强调这种功能。因为韩国军方盲目提出这种要求,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更加惊险的是2010年8月6日,韩国陆军在坡州举行实弹射击训练,一辆KI坦克主炮在发射105毫米口径炮弹时,炮弹竟然在炮膛内离奇爆炸,致使坦克前部损坏。所幸当时4名乘员未受伤,坦克四周无人。自1993年以来,韩国陆军已报告9起与KI坦克105毫米主炮有关的事故。
  
  出口延误
  
  韩国的K2“黑豹”坦克(题图)曾经与日本10式坦克一起,被称为共同引领亚洲坦克潮流的明星装备,并准备出口到土耳其。而2010年3月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在面积达1.485万平方米的坦克焊接工厂里,本应如火如荼的K2“黑豹”坦克生产线近一半都停止了运转,另一半也转而生产救援坦克。韩国政府原计划从2009年到2018年投入3万多亿韩元生产397辆每辆价值78亿韩元的“黑豹”。但由于相当于坦克心脏的动力机组(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组合)的开发进程被推迟了两年多,“黑豹”的生产也随之停止。据称在开发的初始阶段,采用德国心脏的“黑豹”样车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自从2005年开始推进动力机组国产化后,一系列问题就不断出现。由于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原定于2010年12 月之前完成的国产化计划不得不推迟到2013年6月。这一结果直接导致韩国向土耳其出口“黑豹”坦克的合同受到影响,土耳其已对韩方的推迟表示不满。对于动力机组问题引发的“黑豹”生产进程推迟,韩国军事专家指出,主要原因是事前没有经过周密讨论就草率地制订了国产化计划,并提出了超出本国研发能力的开发日程。
  
  高速快艇不能直行
  
  由韩国重型造船厂生产的“尹永夏”级导弹快艇,被称为“西海刺客”和“高丽海上猛犬”,主要特点是吨位小、火力猛、防护强、能隐身、动力足、速度快、空间小、设备全。艇艉部装有3台强劲的喷水推进装置,除了能避免传统螺旋桨运转时产生的空泡阻力,提高动力利用效率,还能凭借调整喷水方向,使船身转向,灵敏度超过传统的船舵。快艇最大航速可达41节,在火力和雷达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电子战装置等方面都达到了2000吨护卫舰的标准。韩国计划首批即建造8艘,总计划数量多达42艘,反映出韩国海军对此型快艇的高度倚重。而在2010年9月进行的最后考评中,2号艇“韩相国”号在以35节以上高速航行时,竟然无法直线航行,只能歪歪扭扭地走“之”字形。经过评估检查,部分专家指出,1号艇“尹永夏”号配备了美国研制的喷水式推进器,而“韩相国”号所配备的是由韩国自主开发的,问题可能出在这里。就是这一点韩国制造,让导弹快艇跳起了奇怪的舞蹈。
  
  失败与部分失败
  
  韩国运载火箭“罗老”号因在韩国南部全罗南道高兴郡外罗老岛罗老宇航中心发射而得名。对于韩国的运载火箭技术,罗老宇航中心的负责人曾经说:“‘罗老’号与日本H2A火箭以及欧洲‘阿丽亚娜’火箭相比毫不逊色,‘罗老’号一级火箭能产生170吨推力,而H2A火箭只有100吨,‘阿丽亚娜’火箭也只有120吨。”这位负责人说“在推力和各种性能方面,‘罗老’号都达到世界级水平。”韩国的运载火箭工程始于2002年8月,最初定于2005年年底完成火箭制造,2007年10月发射。由于与俄方签署协议出现滞后等原因,发射日期先是推迟至2008年12月,后又因技术等原因推迟至2009年8月,但最后点火成功,发射失败。韩国罗老宇航中心宣布“罗老”号运载火箭应于306千米高度进行分离,但实际分离高度为342千米;二级火箭未进入预定轨道属于“部分发射失败”,“罗老”号已坠入大气层烧毁:搭乘“罗老”号运载火箭升空的韩国“科学技术卫星2号”以每秒6.2千米的速度回落,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而坠入大气层烧毁。发射出现“部分失败”的说法在韩国网络上引发激烈反应,韩国网民表现出的失望情绪非同一般,对此次发射的批评也不绝于耳。有韩国网友称,“罗老”号发射“失败就是失败,什么叫部分失败”。有网民留言称“俄罗斯的一级火箭发射成功,我们韩国的二级火箭失败才是真的。”2010年6月10日再次发射,在发射后第137秒,火箭在距地面70千米高度坠毁。韩国YTN电视台的电视画面实时显示了“罗老”号运载火箭的实际景况,这次连部分失败的借口也找不到了。
  “就算有事,美国航母也不远,朝鲜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在延坪岛环岛公路上,一名韩国土兵如是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50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