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仓库中的陆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利比亚陆军的装甲部队,那就是“仓库里的坦克比军营里的多”。利比亚陆军虽小,但其坦克保有量可不低。据2009年的全球防务年鉴统计,利比亚目前坦克保有量高达近2000辆,其中T-72主战坦克181辆,但有115辆长期储备在仓库中;T-62坦克89辆,其中70辆储备在仓库中;T-54/55中型坦克1600多辆,其中1100辆储备在仓库中;另有少量各式轻型坦克、水陆两栖坦克,大部分也储备在仓库中。除主战坦克外,利比亚陆军还拥有2000多辆装甲人员输送车和步兵战车、1690门身管火炮,不过这些利比亚陆军名下的资产也大部分储备在仓库中。
  利比亚陆军的装甲车辆足以武装一支50万人的陆军。但到2011年,常备部队只有1个坦克师、2个机械化步兵师和1个国家警卫旅,储备中的数钱辆坦克和装甲车只被编成了纸面上的38个独立坦克营、50个机械化步兵营、41个炮兵营、12个空投突击营。在平日的利比亚国土上,看不到这些纸面上的部队活动。
  利比亚陆军成为一支“仓库中的陆军”,也是利比亚国家形势以及卡扎菲总统本人政治意愿的需要。利比亚虽为石油输出国,每年有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补入利比亚中央财政,但购买坦克和维持一支有战斗力的常备陆军之间,其开销的差异相当的大。根据推算,一个齐装满员的装甲师,如果保持全训状态,每年光耗费的燃油就高达上万吨,每年仅燃油的开支就以亿来计算。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慷慨地对亚非拉的亲苏国家施以援助,大批军事装备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输出到这些国家。利比亚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发了一笔”,获得了远远超过其本国需求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此外还动用苏联援助的资金以及一部分本国财政收入,从欧洲国家中进口了不少装备,如意大利的“帕尔玛利亚”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巴西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帕尔玛利亚”是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1977年研制的,主要用于出口,1982年投产,1990年停产。
  随着国际社会于1986年对利比亚实施禁运以及随后苏联的解体,利比亚身后的“靠山”轰然倒塌,必须自己过日子的利比亚发现自己虽然有数千辆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但自己却无法为装甲部队提供足够的油料、弹药、配件、大修设施、营房、军饷、被服……在此情况下,利比亚陆军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这些坦克锁进仓库里。
  尽管利比亚陆军的大部分机械化装备尘封在战备仓库中,但其陆军的常备部队仍有1个坦克师和2个机械化师,编有数百辆坦克和约700辆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此外在内战扩大时,卡扎菲总统已经下令紧急征召兵员,将仓库中的一部分装备启封,组建了若干个临时的机械化营。但在利比亚内战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平叛”的前线班加西,利比亚陆军投入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并不多,以至于当多国部队摧毁了其禁飞区内的约4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后,利比亚政府军就一哄而散――因为这几十辆坦克、自行火炮几乎就是他们在一线作战的装甲力量的全部。
  利比亚陆军装备的主战坦克虽然较为落后,但利比亚内战毕竟不是一场一流陆军之间的较量,对于缺乏训练、缺乏高性能反坦克武器的交战方来说,只要是一辆坦克摆在那里――甭管这坦克是N1A2还是T-55,它就会成为一个难以摧毁的、火力凶猛的移动堡垒。制约利比亚投入战场坦克数量的主要原因并非其坦克技术的落后,而是其后勤能力的低下。
  利比亚内战中,叛军的大本营班加西以及首都的黎波里都是濒海城市,两地如走海路,航线距离只有648千米,但两个城市之间的海岸线并非直线,而是呈一个u形,这意味着如果利比亚政府军兵临班加西城下,它的陆地补给线将长达近千千米。这样的局面我们在历史中不难找到前车之鉴,在二战的北非战场(现在的利比亚,包括班加西以及东面的图卜鲁克都是北非战场的一部分)中,盟军和德国非洲军团就是在数千千米的战线上作战,由于补给线长度和补给难度成正比关系,双方进行着精疲力竭的拉锯战。利比亚陆军在战争中的困难也正源于此。作为一个发迹千苏尔特、其部族主要势力盘踞在的黎波里和苏尔特的总统,卡扎菲在进行平叛作战时,其部队越过苏尔特往东行进时,实际上已处于“外线作战”的区域,在既缺乏海上补给保障,也缺乏当地群众基础的条件下,其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将变得异常艰险,大部分兵力都需要用于维护其支援班加西部队的补给线安全上。
  利比亚的内战陆地战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场北非战役的“翻版”,只不过是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从二战水准提高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准,但交战双方――无论是利比亚政府军还是反政府军,其后勤管理艺术、协调能力和指挥体系,并未超出二战的水平太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50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