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大鸟的八张脸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0年初,第21架也就是最后一架B-2A交付美国空军第509轰炸机联队。迄今11年过去了,美国再也没有推出新的战略轰炸机,这在美国空中力量百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甚至有些反常。似乎很多人都在期待:美国大鸟,何时再飞?结合美军一直以来的所谓“2018轰炸机”计划以及最新的“远程打击系统”,人们确定美国将要研制新型轰炸机。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拥有多种远程轰炸机的国家,美国的新型轰炸机又会是怎样一种脸谱呢?
  
  今年年初,受中国歼-20首飞的刺激,美国空军高官对外界宣布,要发展所谓2018轰炸机。事实上,2018轰炸机只是一种“过渡轰炸机”,并不是美国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美国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不叫“轰炸机”了,叫做“远程打击系统”。因为已经发生了概念性变化,目前正在进行概念论证,业已提出多种设想方案。这些方案犹如一张张脸谱,让未来的美国大鸟显得更加神秘和诡谲。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一张张多彩而有趣的脸谱。
  
  笨拙的“大黑脸”――“武器库”飞机
  
  京剧里有种脸谱叫“黑脸”,一般代表面貌丑陋、性情猛直的人物,比如张飞、包拯。但性情过于猛直了,往往会显得笨拙。美国的“武器库”飞机就是这样一种猛直而笨拙的大家伙。
  “武器库”飞机是以现役军用运输机或商用运输机作为载机,通过适当改装,装载大量超音速巡航导弹,构成一种新型的远程打击系统。“武器库”飞机的想法很有创意,体现了美国人性格当中率真的一面。大型运输机航程远、载重量大、续航能力强,完全可以满足战略轰炸机对航程和载重的要求,而且技术成熟,造价也便宜。突防能力是弱了点,没关系,上面装的不是普通的航空炸弹,而是超音速巡航导弹,进行防区外打击嘛。
  美国有人提出用波音747改装成“武器库”飞机,也有人认为以C-17作为载机平台。C-17“武器库”飞机的技术战术指标是这样的:载机的作战半径是2400千米,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是800千米,系统的有效攻击距离是2400+800=3200千米。3200千米是什么概念呢?从关岛到福州的距离为2640千米,就是说,若C-17“武器库”以关岛为基地的话,可以威胁中国沿海的大部分城市。C-17的有效载重77吨,一枚800千米射程的巡航导弹的重量不会超过1000千克,这就意味着“武器库”飞机可以装载80枚这样的导弹。C-17的巡航速度是M数0.76――这个指标不太好。再看导弹,导弹的巡航速度是M数3.0,即3倍声速,导弹在距离目标800千米时发射,20分钟后即可抵达目标。美国人估算,“武器库”飞机以最大航程/射程打击目标花费的时间为3.4小时。
  
  狡诈的“小妖脸”――中程轰炸机
  
  京剧脸谱中的“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这种脸谱上往往画着一个动物,给人以非人非妖的印象。尽管也很厉害,但似乎很难担当主角。美国的两种中程隐身轰炸机方案就给人以类似的感觉。
  第一种方案是中程亚声速轰炸机,采用现有技术,机组成员两人,双发,使用机内燃油时的作战半径为24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60吨,有效载荷10吨,巡航速度M数0.85,隐身性能突出,以最大航程打击目标时所需时间为3.1小时。
  第二种方案是中程超音速冲刺轰炸机,该方案的机组成员也是双人双发,最大起飞重量63吨,有效载荷为5吨,巡航速度只有M数0.85。与上个方案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超声速冲刺能力,冲刺速度可达M数1.5。以最大航程打击目标时所需时间也是3.1小时。如果飞机仅以亚音速飞行,作战半径约为2400千米;若飞机以M数1.5的速度奔赴目标,再以M数0.85的速度返航,作战半径为1300千米:若飞机始终以M数1.5的速度飞行,作战半径将不足1000千米。跟上一种方案一样,它也特别强调隐身性能。
  为了提高生存力和突防力,“小妖脸”们将采用更加先进的隐身技术,即第四代隐身技术,比F-22高出一代。有专家认为,第四代隐身技术应该包含这样几种新东西:电磁隐身、可见光隐身、有源隐身和天线RCS缩减等。电磁隐身主要指等离子隐身,是一种“绝对隐身”;可见光隐身要求飞机3000米以外人的肉眼看不见,美国在这方面已经研究多年;有源隐身就是根据危险环境所采取的隐身对抗措施,但它跟电子干扰不同,难度比电子干扰要大;天线RCS缩减非常重要,因为航电系统工作离不开天线,而天线的RCS又最高,美国近年来一直在攻克这一难关。
  
  桀骜的“十字门”――远程轰炸机
  
  京剧脸谱中有一种叫“十字门”:将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两个眼窝分别涂上一个大色块,主色条和眼窝就构成一个“十”字。“十字门”脸常用来表现人物桀骜不训的性格,十个不在乎、八个不含糊的。这种感觉有点像美国的两种远程轰炸机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远程亚音速隐身轰炸机方案,实际上是B-2A的改进型,巡航速度为M数0.85,最大作战半径4000千米,满载时作战半径32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142吨,有效载重20吨,两名机组成员。与B-2A相比,最大的改进是将换装两台性能更优越的发动机,并且在气动效率方面有所改进,预计采用更加先进的隐身技术。美国人估算,该机以最大航程打击目标花费的时间为5.1小时。若美国人果真采用这种方案的话,料定也不会像它的老爹――B-2初次亮相的时候那样艳惊四座。改来改去的,不太像美国人的行事风格,除非美国的经济在10年之内也不见好转。不过,这家伙血统高贵、桀骜不驯的性格会一脉相传。
  第二种方案是远程超声速轰炸机方案,飞机装4台新型发动机,机组成员两名,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有效载荷20吨,最大机内油作战半径4000千米,以超声速巡航速度M数2.4,抵达4000千米之外目标的时间只需1.8小时。据称,该方案也追求隐身能力,但超声速飞行产生的空气动力加热会影响隐身涂层的性能,所以外形设计将是其实现隐身的主要方式,隐身效果想必要差一些。这个方案让人不由想起静卧在怀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博物馆里已经40多年之久的XB-70“瓦尔基里”――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搞的一种战略轰炸机,最大速度可达M数3.0,最大起飞重量270吨,最大航程12230千米,但终因技术过于先进和使用环境变化等原因而下马。
  
  剽悍的“三块瓦”――轨道打击器
  
  在美国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的概念中,最具创意、也最具震撼力的当属三种轨道打击器的设想。由于轨道打击器的形状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并且能够利用推进装置和气动操纵面进行机动操纵,所以能从轨道高度或亚轨道高度向弹着点作机动滑翔,直至击中目标。显然,这种玩意儿属 于航空技术与航天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速度虽然达不到第一宇宙速度,但也可达到5千米/秒的量级。如此之高的速度,又能够做不遵循弹道规律的自由飞翔,再先进的反导系统也拿它没办法。这,可能才是美国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的希望之所在。
  京剧里有种脸谱叫“三块瓦”,窦尔敦画的那种,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恰似三块瓦片贴在脸上,常用来表现绿林豪杰或勇猛剽悍的部将。轨道打击器颇具绿林剽悍之气,用“三块瓦”给它当脸谱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种方案是中程面基轨道打击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曾做过这样的想定:将1吨左右重的轨道打击器装在火箭上,火箭布置在火箭发射车上(显然用的是固体燃料火箭),一声令下,将轨道打击器发送到了距地面80千米的亚轨道高度。然后,打击器就开始做机动滑翔,最大纵向距离可以达到5100千米,最大横向机动距离为1340千米,以最大射程打击目标所用的时间只有0.5小时。厉害吧?美国人还进一步设想,将两枚(架)轨道打击器编成一个“炮组”,“炮组”还包括两枚用于发射的火箭,发射装置、指挥控制装置、勤务保障设备等,统统装在几辆专用车辆上,浩浩荡荡,好不威风,只是火力显得弱了些。
  第二种方案是远程面基轨道打击器。美国概念中的远程是指8000千米以上的距离,基本上能覆盖全球。这种设想是,利用将退役的“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作为运载火箭,把轨道打击器打到100千米的高度,然后令其机动滑翔。因滑翔的初始高度更高了,所以射程就更远。轨道打击器还是前面说的两吨左右的玩意儿。
  第三种方案是天基轨道打击器。就是先将轨道打击器发射到近地轨道高度,让它们像卫星一样不停地转啊转,一旦需要,迅即脱离轨道,通过机动滑翔向目标发起攻击。想像力丰富的美国人是这样考虑的:每8个轨道打击器编为一组,在近地轨道上共布置5组,每组都设置在一个受保护的卫星控制之内,由卫星为它们提供补充能源,并对其实施控制。
  去年,美国X-37B发射升空,绕着地球转了200多天后又返回了地面,惹得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有人说是什么空天飞机的雏形啦、可以用于俘获卫星啦,等等。笔者觉得这些说法不太在行。X-37B不是什么空天飞机,空天飞机必须能像飞机一样依靠自己的动力升空,而它不行:纵然它有俘获卫星的潜力,它的技术目的也不是来验证俘获卫星能力的,因为200多天里并没有做过这样的试验。那么,它的目的何在?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轨道打击器的关键技术验证,同时向世界发出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核威慑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过去的核威慑主要通过弹道导弹实现的,而导弹打出去就无法收回,所以谁也不敢轻易地打,这就使核威慑的可信度大大折扣。但天基轨道打击器不同,它可以载着核弹头每隔几个小时在你的头顶转一下,如果情况变化了,还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收回来。
  
  谁是脸谱下的那个他?
  
  一个崇拜白头海雕的国家只要不放弃杜黑理论,就绝不会停止发展进攻性武器的步伐。对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有任何怀疑。事实上,美国发展空中远程打击系统的思路已经明确:在2015年之前,对现役战略轰炸机进行持续的升级;在2015~2018年,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发展“2018过渡轰炸机”,力争在2018年装备部队;2018年之后,集中精力研制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
  只是,前面说的那几张脸谱中,哪个才能登上十年后的舞台?谁才是脸谱下的那个他?这事儿还挺复杂。美国对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性能的优先排序是:航程、载荷能力、生存力、速度、持久性、战场感知能力,并且要对这些能力进行最佳组合:同时还要考虑成本、技术风险等因素。
  就航程而言,两种远程轰炸机和远程面基轨道打击器都可以覆盖所有国家。两种中程轰炸机可以覆盖95%的国家。天基轨道打击器活动范围只能在北纬60。到南纬60。之间,尽管如此,也能覆盖95%的国家。中程面基轨道打击器如果装在核潜艇或大型水面舰艇上,也基本能覆盖全球:“武器库”飞机就差一些了,它只能覆盖75%的国家。
  就载荷而言,那是“武器库”飞机的强项。两种远程轰炸机也都达到了20吨。两种中程轰炸机的载重能力更像是战斗轰炸机。三种轨道打击器就更差了,如果不装核弹头的话,其作用基本上等于个“大炮仗”。
  关于生存力的分析就复杂了。按说“武器库”生存力最差,可是人家在防区之外,周围再弄几架战斗机护驾,还真拿它没办法。尽管隐身技术十分了得,你只要深入人家的纵深搞临空轰炸,别管是中程的还是远程的,风险都小不了,这就要靠技术组合和战术组合了,谁组合得好,谁的生存力就更强一些。轨道打击器是个新概念,现有的防空体系奈何不了它,不过轨道打击器是无人的,无人武器的生存力没那么重要。
  论速度当然是轨道打击器最快,接近第一宇宙速度,1个小时可抵达全球的目标区。超音速轰炸机比亚音速的快、比“武器库”更快。但如果“武器库”飞机载着80枚导弹在目标区的外围不停的巡航,一有情况,迅即将导弹射向80个目标,这响应能力别人还真没法比。看来,速度指标应该跟持久性指标结合起来评价。
  成本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武器库”飞机和轨道打击器的成本最小,超声速远程轰炸机的成本最大,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了几十倍,还要考虑机载武器的费用、研制费用、使用维护费用等等……这么复杂的分析题还是留给美国人自己做去吧,我们关心的是,美国人能不能别总拿着中国来说事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50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