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猜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日,一张传说是中国99式坦克新型号的照片在网上流传,这再次引起了众多军事迷的强烈兴趣。联系到年初同样是在网上流传的传说中的美国新型坦克的照片,中美两个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似乎不约而同地又重视起主战坦克的发展。近二十年来,虽然美国曾多次提出新型坦克的概念,从FMBT到FCS再到M1A3,各种新名词、新理论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却不多。而这短时间里,中国却使自己的主战坦克完成了从二代到三代领先水平的飞跃。那么,在占据了三代坦克制高点之后,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妨结合近年来武器技术的发展大胆做一些推测。
  
  必要性:我们真的还需要主战坦克么?
  
  在说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得正视这样一个很流行的观点:主战坦克已经过时了,可以被淘汰了。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从80年代专用武装直升机崭露头角开始,就有人提出,主战坦克未来将会被武装直升机取代。1991年的海湾战争似乎强化了这一印象,AH-64和AH-1武装直升机肆意屠杀伊拉克装甲部队的场面似乎见证了新的“陆战之王”的诞生。但在随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直升机的表现再也没有这么抢眼。哪怕2003年伊拉克战争那种~边倒的情况,M1A1车队开入巴格达的场面也远比基本无所作为的AH-64出彩,更不用说可怜的“阿帕奇”传说还曾经被一位老牧民拿老式步枪打下来过。
  直升机至上的风潮之后,继之而起的是装甲车、尤其是轮式装甲车万岁论。伊拉克战争之前,各国大力发展轮式战车,“皮兰哈”、“拳击手”、“人马座”、LAV、BTR、“斯崔克”这些名字成为媒体上的明星,甚至“悍马”这种非作战车辆都一度成为新概念的标杆。“黑鹰坠落”的残酷现实抽碎了“悍马”的光环后,人们清醒了一点,终于想起来战场毕竟还是要靠战斗车辆的。而此后的伊拉克战争期间,“斯崔克”车队的狂飙突进似乎又证明未来是属于轮式装甲车辆的。不过现实很快再次做出了反击,萨达姆倒台后长达7年的“治安战”期间,轮式装甲车脆弱的生命力暴露无遗。即使美国人煞费苦心,把“斯崔克”装进笼子里,也仍难以摆脱被炸毁、被掀翻的命运。为了救急,美国又推出防雷反伏击车(MRAP)的概念。但MRAP防雷、防IED效果可能不错,反伏击的能力却实在勉强。而且如果真的放到正规战场,不是目前的“治安战”环境中,其生存能力恐怕比轮式装甲车还低。想想MRAP们那无一例外“高大”的身材吧……
  事实上,不管是美国人在伊拉克的经验,还是以色列人在中东的经验都证明,即便是在“治安战”中,坦克、尤其是针对城市环境进行改进后的坦克仍然是最可靠、最有力的支撑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近两年M1 TUSK、“豹”2 PSO、“勒克莱尔一城区行动”这些“城市战专用坦克”会大量流行了。既然如此,在没有新的装备能集防护、火力、机动于一身,并充当战场支柱之前,主战坦克仍然是陆军的核心和主力装备。尤其是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必须做好打正规战争的准备,主战坦克更加不可或缺。
  
  新概念:下一代主战坦克会有哪些不同之处?
  
  按照主流观点,二战以后至今,各国发展并装备了三代主战坦克。对于美国来说,它们是M46/47/48、M60和M1系列:对于苏联来说,是T-54/55、T-62和T-64/72/80/90;对于英国来说,是“百人队长”、“酋长”和“挑战者”。这些坦克的划代一般是以火力和防护力为标准,例如美国的三代坦克主炮口径分别是90毫米、105毫米、120毫米(M1用105毫米炮过渡了一段时间),苏联三代坦克的主炮口径分别是100、115、125毫米。如果冷战没有结束,这一规律想必还能继续,因为80年代末,美苏双方正在分别研究140毫米和135毫米口径的坦克主炮。但经过冷战结束后20年的沉淀和反思,人们发现,目前坦克上的120/125毫米口径主炮已经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任务的需要。140/135毫米的口径实在有“威力过剩”之嫌,同时更大口径的炮弹尺寸和重量也会更大,将会严重影响坦克的携载量。所以,下一代坦克的区别将不会是在火炮口径上。
  综合近二十年来出现过的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我们从中可以筛选出这样一些不是那么“忽悠”的东西:全电坦克、主动防御系统、电热化学炮、主动装甲、网络中心战、战场信息管理系统、无人炮塔/顶置火炮……这些概念不一定都会在中国的下一代坦克上出现,但肯定会是努力的方向。由于中国99式主战坦克性能已经达到目前世界领先水平,下一代坦克的研制和生产需求并不迫切。因此,上述这些新技术、新概念中,即使有很多目前国内尚未掌握或者还不成熟,也完全有可能在成熟之后再应用到下一代坦克上。
  正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下一代坦克的区别将不再和以前一样,从火炮口径、等效匀质装甲厚度、最大速度这些数值上来区分,而是根据应用这些新技术的程度和效果来判断。中国的下一代坦克,从任务上来说,除了传统的正规作战任务,必将会面临城市战、“治安战”等复杂环境,如何提高复杂环境下生存力和打击能力,将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时,考虑到道路通行能力、战略运输能力和价格因素,目前主战坦克的重量已经达到了一个上限,基本不可能再增加,甚至有可能会略有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下一代主战坦克将很有可能像战斗机一样,电子设备占据造价的相当大一部分。但也和作战飞机的发展一样,下一代坦克的发展方向,也许会越来越倾向于成为火力投送平台,成为网络中心战的重要节点之一。
  
  新技术:哪些新技术将出现在下一代坦克上?
  
  近年来,虽然国际上并没有多少新型坦克推出,但现有坦克的改进型号却一直层出不穷,许多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各种“升级套装”中得以体现。通过一番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如果研制下一代坦克,将有可能应用其中的哪些。
  首先看火力。事实上,在常规坦克火炮及弹药方面,中国的兵器工业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从目前公开渠道所能了解的信息来看,国产125毫米坦克炮及其配套炮弹的威力,足以和西方世界普遍装备的德国Rh120型120毫米坦克炮及DM系列炮弹匹敌。而根据有关研究结果,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120/125毫米坦克炮已经接近威力的瓶颈,如果想进一步突破,只有改变现有的火炮发射原理。换句话说,现有的火药发射技术已经没多少潜力了,未来的趋势必然是新概念武器。
  有资格成为坦克主炮的新概念武器包括定向能武器、电磁炮、电热化学炮。这其中,电磁炮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现在连装到军舰上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小小的坦克了;定向能武器面临类似的问题,目前实用的定向能武器威力大都很小,只能用来对付观瞄设备、人员这样的“软”目标,功率大的同样还没解决尺寸和能源问题。那么,在一 段时间内,除了传统火炮,唯一有可能应用的新概念武器只有电热化学炮。
  2004年美国就已经成功实验了装在战车上的电热化学炮,当时采用的是M1A1上120毫米主炮改装而来的XM291型。国内兵器技术专家在谈及国产兵器工业时,也曾提到国内电热化学炮的研究进展,说明国内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与常规火炮相比,电热化学炮的炮口动能可提高25%-35%,而且大量应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在现有装备上改装,比较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可以认为,中国下一代坦克的主炮将很有可能在常规125毫米炮和电热化学炮之间选择。
  至于辅助武器,无论机枪还是炮射导弹,现在都已经是成熟装备。哪怕装上小口径机关炮作为辅助武器,也并不算是什么突破。在短时间内,辅助武器将很可能仍然延续现有的装备。
  再来看机动性。目前世界各国坦克的动力单元基本上只有两种选择: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两种动力系统都已经相当成熟,各自的优缺点也是众所周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要满足坦克这种高密度、大功率、恶劣工况的动力需求,还没有更新的动力来源能够取代这两种“传统技术”。即便是全电坦克这一“前卫概念”,也无法解决短时间内充电的问题。而考虑到燃气轮机那恐怖的耗油率和噩梦般的后勤保障,柴油机必然会是中国下一代坦克的不二选择。
  除了动力单元之外,下一代坦克的悬挂系统倒是有可能出现一些突破。韩国最新推出的K2主战坦克号称是第四代坦克,别的方面暂且不论,它的液气悬挂系统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实际上,中国早在60年代末期的WZ122坦克研制中提出的“三液”概念就包括了液气悬挂,但当年的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实现(当年全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经过四十多年的技术进步,目前液气悬挂系统已经不再“难于登天”,相信在下一代坦克上我们将会看到液气悬挂系统真正成为现实。
  至于传动系统,电传动概念目前正方兴未艾。美国的FCS计划中,电传动技术就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并于2002年和2003年演示了采用混合电传动系统的样车。国内方面,早在1988年,电传动的“飞蠓”80防空导弹发射车就已经装备部队;2001年,国内自研的电传动履带式车辆原理样车完成鉴定试验。因此,下一代坦克如果是一辆电传动战车,也并不出人意料,这也将为下一步推进“全电坦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说到防御。近年来各国在坦克技术上的创新最多的大概就是在防护技术上了。坦克的“新防盾”首推主动防御系统。自从俄罗斯推出“窗帘”、“竞技场”后,顿时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风潮,以色列、瑞典、美国……各国纷纷跟进。一时间,你的坦克上不装个主动防御系统,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而我们注意到,早在1999年国庆阅兵时,驶过长安街的99式坦克就已经安装了激光压制系统,这一主动防御系统在效能上绝不逊色于国外五花八门的系统。12年过去了,在这一方面,中国必然有了更多新突破,在下一代主战坦克上装备的主动防御系统也必然会更加强大。
  同样由于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装甲防护技术也已接近顶点,无论是钢装甲、复合装甲还是反应装甲,在技术上除了“更厚”之外,很难有更多增强防护力的办法。但考虑到主战坦克的重量已接近道路承载能力的极限,装甲技术也必须有新的突破。目前正在研究的隐身装甲、电装甲等新技术仍然还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所以我们在最近网上流传的中国新型坦克照片上看到的,仍然是更大、更厚的附加装甲块,下一代坦克大约也会如此。
  下一代主战坦克除了要防御敌人各种弹药的硬杀伤之外,还将面临电磁、信息等“软杀伤”的威胁。因此,“软防御”也必将成为坦克防御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突破:电子与信息技术
  
  其实综合来看,下一代坦克最大的变化将出现在电子和信息设备上。与飞机类似,传统坦克上的电子设备屈指可数。电台大概是战后第一代坦克唯一的电子设备。随后,弹道计算机以及各种电子感应器和控制器逐渐丰富起来。但这些电子设备还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没有形成体系。在第三代坦克的改进中,车辆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一系统,可以把坦克上的各种电子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坦克的战斗力。
  随着近十余年来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心战”概念的提出,坦克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也不再是通过电台联系的松散队伍。通过车际信息网络,无数辆坦克已经可以和其它车辆、人员,甚至包括飞机、军舰连接成网络,形成一个大的作战系统,威力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困扰坦克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那么,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中,电子、信息与网络设备必将成为重中之重。雷达将使坦克具备更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中央计算机和自动控制装置将使乘员能更好地管理坦克上的各个部件,并充分发挥效力,而军用互联网络将使坦克不再孤军奋战,能够及时、方便地与其他装备和部队共享资源、进行有效协同。北方车辆研究所所长毛明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中国下一代坦克将只有2名成员。”要实现这个目标,无疑必须依靠更多、更先进的电子设备。
  由于电子和信息设备的增加,主战坦克所面临的“软威胁”也更加严重。主战坦克的“软防御”同样需要通过电子设备和软件来完成,这必将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在坦克战斗力中所起的作用。
  这些电子设备其实很多都不算是无法企及的高峰,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一个整合的工作,让这些电子设备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效能,不要互相影响。因此,中国的下一代主战坦克,完全可以实现“网络中心战”的要求,成为信息时代的坦克。
  
  进度:不要着急,休息一下
  
  正如前文所说,目前中国的主战坦克已经具备了世界顶级坦克的水平,足以应付一切潜在对手的挑战。因此,下一代坦克的研制并没有那么迫切。和其它国家一样,中国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对各种新技术一一进行验证和实验,进行足够的技术储备,为下一代坦克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及时追踪国际上的新技术、新概念,不断调整思路,让未来的中国坦克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挑战性。所以,我们最近经常能看到99式坦克和96式坦克的各种改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必然还将看到更多改型和实验型。而这一切,都是在为真正的下一代主战坦克做准备,厚积薄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50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