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LG4型40毫米转轮榴弹发射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伴随着2010新年欢快的钟声,LG4型140毫米转轮榴弹发射器呱呱坠地,它是LG系列榴弹发射器家族中的四弟,更是汲取精华、孕育两载的新秀,下面就与朋友们一起去探寻它的真颜。
  
  家族三兄长
  
  大哥 LG1型35毫米枪挂式榴弹发射器,2006年诞生,是一种附装在多种(M16、AK47、95式)自动步枪上使用的单兵面杀伤武器,发射35×34毫米系列弹药,最大射程超过400米,也可发射35×28毫米防暴系列弹药。采用模块化设计、侧翻式后膛装弹、联动式击发机和橡胶缓冲装置。
  二哥 LG2型40毫米枪挂式榴弹发射器,2006年诞生,LG1型的孪生兄弟,主要区别是发射40×46毫米系列弹药。
  三哥 LG3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2008年诞生,是一种能装在多种火力平台上使用的多功能轻型火力支援武器,发射40×53毫米系列弹药,最大射程超过2200米,采用可散弹链供弹、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闭膛待击和双向液压缓冲。
  LG2型和LG3型榴弹发射器自问世以来,凭借其过人的性能,在国际市场上很快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已经完成多次批量出口。这两种榴弹发射器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屡建战功。
  然而,近年来随着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以及目标特性的不断变化,特别是步兵分队遂行反恐防暴等作战任务的日益增多,能够在城市街巷、山地丛林等可快速实施密集射击的榴弹发射器成为迫切之需:LG2和LG3,一种为单兵武器,重量轻却只能单发装填,火力持续性不够;一种为班组武器,火力强却不能手持使用,机动性不强。
  
  巧创“转机”取生机
  
  转轮榴弹发射器的兴起,南非、美国、俄罗斯为鼻祖,他们在上世纪就推出了代表作,这些作品到今天仍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转轮榴弹发射器的鼻祖――美国的L-6采用了与普通转轮手枪基本相同的作用原理。发射时扣动扳机击发,并带动棘轮转动,棘轮驱动弹巢旋转,使弹巢内的下一发弹药与击针和身管对正。该“转机”技术成熟,但由于装满弹药后的弹巢体积、质量、扳机力大,扳机行程长,最终失去借鉴意义。所以,转轮榴弹发射器的“转机”仍需要另辟蹊径。
  南非MGL式40毫米转轮榴弹发射器无疑是最具“范儿”的继任者。该发射器采用燃气控制棘齿、弹簧驱动弹巢转动机构。弹药装入弹巢后,手动逆时针旋转弹巢,使驱动发条弹簧在棘齿的阻滞作用下储存能量。射击时,火药燃气驱动棘齿控制机构解脱和阻滞弹巢。该榴弹发射器实现了自动供弹功能后,颇具影响力,其“转机”也随即运用于许多转轮榴弹发射器,如美国M-32、俄罗斯RG-6式/6G-30式、保加利亚“雪崩”式、克罗地亚的RBG-6式等,有些型号只是将棘齿的控制机构由燃气控制改为扳机控制。
  2006年,我国也曾经研制出一款警用38毫米转轮防暴发射器,但采用唧筒式原理,通过推拉前握把驱动弹巢旋转供弹。
  无论是南非的MGL还是我国的防暴转轮,虽然其“转机”各有千秋,可靠性毋庸置疑,但二者在使用操作上却各有缺憾。
  采用棘齿控制、弹簧驱动的转动机构,发条簧储存的能量需满足弹巢旋转一周,射击前必须手动预压发条簧,其力矩非同小可,倘若操作者力度不支或意外卸力时,弹巢就会迅速反转,极有可能将操作者的手扭伤或卷入支撑框内夹伤。此外,射击过程中弹巢每旋转一次都会对棘齿进行强烈撞击,造成发射器绕身管轴线翻转,影响快速继续瞄准射击,同时造成弹巢定位槽和棘齿变形,影响使用寿命。
  采用唧筒式转动机构的转轮榴弹发射器有一大不足:紧握前握把的手臂承担着相当一部分发射器的重量,推拉前握把并不轻松。前握把既要在射击时稳固,又要在供弹时顺畅,因而操作复杂。另外,动作幅度大、射频不高也是唧筒式转轮榴弹发射器难以逾越的一个坎。作为警用防暴器材无可厚非,但将其运用到军事战争中,恐怕难以让习惯南非MGL的广大用户接受。
  面对国际上众多转轮榴弹发射器已步入成熟的竞争态势,LG家族在充分调研当今国内外所有转轮榴弹发射器后,很快确定了突破口,那就是在LG4上开创转轮榴弹发射器“转机”(转动机构)的先河。
  LG4型转轮榴弹发射器开创性地采用火药燃气驱动、限位齿定位的转轮供弹机构,射击前无需预压弹簧,射击中无需推拉动作。弹药装填后,扣压扳机即可击发弹药,弹丸飞出身管后,燃气即驱动弹巢快速旋转60°,只要扣压扳机就可进行下一个射击循环,真正实现了自动供弹,极大地提高了转轮榴弹发射器的战斗射速、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
  此外,LG4型转轮榴弹发射器采用牙嵌离合器式定位机构,通过限位齿上的三个梯形牙嵌入或抽出弹巢卡槽对弹巢进行定位或解脱。限位齿集成在自动机上,简单可靠地构建了自动机运动、弹巢运动、限位齿运动相互关联的体系,解决了转动机构动作过程中运动不平稳、冲击力不小、受力件寿命不长久的难题。
  
  闭锁机构出新招
  
  依靠其独特的转动机构,LG4直接问鼎转轮榴弹发射器领域的高峰,可它的特长并非仅限于此。
  LG4采用的闭锁机构有别于传统的撅把式,其闭锁片还可绕后盖板中心偏转,闭膛与闭锁动作分步进行。打开弹膛装满弹药后,射手左手握住前握把,右手握住发射机握把向上旋转使后盖板闭合弹膛,然后向左旋转使集成击针的闭锁片扣合支撑框,开锁钮嵌入支撑框上对应槽中,完成闭锁。右手大拇指将发射机转换柄拨至击发位置,食指扣压扳机即可发射弹药。开锁时,握住发射机握把的右手食指移离扳机压下开锁钮,向右旋转完成开锁,再向下旋转便打开弹膛。
  在开闭锁过程中,使用者的双手均不需离开握把,人机功效好、操作方便省力、动作迅速而流畅,而且安全性能非常突出,将使用不当造成损伤的机率降到最低。闭膛时击针不处于正对待发弹药底火的位置,如果击针意外卡死,不会随即引起击发的危险,且卡死的击针会阻止闭锁片旋转完成闭锁,起到了击针卡死报警作用。另外,倘若因紧张或疏忽闭锁不到位,即使扣动扳机,也会因击针尚未对准底火而不能击发,发挥出闭锁不到位保险功能。闭锁到位后,扳机右侧上方的开锁钮完全限制了闭锁片的运动。在射击过程中,右手的食指忙于扣压扳机而无暇压下开锁钮引起开锁,又巧妙地设置了一道闭锁保险。
  与南非MGL的横摆式闭锁机构或国产防暴转轮的撅把式闭锁机构相比,结构新颖、安全性高、操作简捷等优势再将LG4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其它结构的传承
  
  出生于榴弹发射器世家,LG4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处处彰显着别样的气质。
  联动退壳器“转机”为提高LG4战斗射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联动退壳器也功不可没。打开弹膛,退壳器 在后盖板的联动作用下就将弹巢内的药筒或剩余弹药预先抽出,只需简单倾倒便可清空弹巢。
  一体化膛线 身管和转膛构成的一体化膛线是LG4的又一个鲜明特点。通过一体化膛线的设计和加工,弹巢任一转膛内的膛线都能与身管膛线对接成一体,发射器内弹道性能几乎接近弹道发射器,射击精度较滑膛弹巢也有明显的提高。
  联动式击发机 该联动式击发机是LG家族的传家宝,LG1、LG2型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上就有过成熟应用,其最显著的优点是可避免发射器携行或跌落时的意外发火。
  加强型支撑框 LG4的支撑框的强度安全系数很高,给人一种异常健壮的感觉。即使整个发射器从1.5米高处跌落在水泥面上,支撑框也不会有细微变形,对发射器的保护无懈可击。
  此外,LG4型转轮榴弹发射器还设置了全射程机械瞄具进行概略瞄准,表尺可折叠以便于携行;身管和支撑框均有标准皮卡汀尼导轨,前握把位置可调,功能扩展空间大;采用模块化设计,无需工具即可分解结合各组件,非常有利于勤务维护。
  
  发射器显神气,众弹药也给力
  
  LG4型40毫米转轮榴弹发射器可以发射国外40×46毫米系列榴弹,也可以发射LG家族研制的杀伤弹、破甲杀伤弹、训练弹、催泪弹、标识弹等。其中,杀伤弹杀伤威力大,最大可靠作用角达60°:破甲杀伤弹垂直穿深可达80毫米。两种弹药均比国外同类型弹药更先进,赋予了武器系统杀伤400米内集群有生目标、毁伤400米内的轻装甲目标等作战使命,不辱“步兵手中大炮”的美誉。
  虽然LG4型40毫米转轮榴弹发射器自带的机械瞄具可满足瞄准要求,但仍配备了一款优异的激光全息瞄准镜。打开瞄准镜后,镜内便显示一个亮度可调的瞄准环。射击时,射手一只眼睛盯住镜内的瞄准环,另一只眼睛可畅通无阻地从镜外观察目标。
  瞄准镜通过皮卡汀尼导轨安装在发射器支撑框上部,设有拔插式射角装定机构,装定射距以50米刻度分划。当插销插入对应射距的孔位后,用镜内瞄准环对准目标即可发射。该瞄准镜智能化高,使用简单,大大提高了射手在400米全射程上的射击精度。
  
  走向国际市场
  
  LG4型40毫米转轮榴弹发射器面世后,接受过多个国家的试用,经历了无数次高低温、浸泥水、风沙等环境下的可靠性、安全性、勤务操作性测试,得到了极高的赞赏,已经批量出口到国际市场。
  LG4型转轮榴弹发射器成长至此已近乎完美,但其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根据使用特征为其配备弹药携行袋,以充分挖掘战场上转轮榴弹发射器的作战潜力,为使用者赢得战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50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