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性大学学报封面设计现状与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扩大。但凡靠视觉来完成的事业,对其造型形象与审美形式都有着特殊的要求。自1906年6月我国第一家大学学报――《学桴》创办起,综合性大学学报便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展示出了无穷的魅力。然而,学报在封面设计的形式上却少有突破,因此,使学报的设计尤其是封面设计走出困境,让其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使其知识内容与审美精神有机统一,正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一、综合性大学学报封面设计现状
  
  关于综合性大学学报封面设计的观点有许多,如有对封面设计的保守性和传统性进行探讨的,有对封面设计的形式美做研究的,或对其格调风格做个性形式探究的,等等。但笔者认为,影响学报封面设计的关键所在是设计观念的认识。2006年,笔者接受了深圳大学2007年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封面设计的任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尴尬的问题,这引起了笔者对学报设计的思考。
  由于学报作为高等院校的期刊,是以科学研究和学术理论为基本内容,故被认为――封面设计的风格应以朴素为基础,表现形式应大方简练,各设计元素都要严肃……这种认识本身没错,关键是不能在要求上极端与片面地理解。有些极端的理解会导致设计形式的僵化,片面理解会使有些学报在版式、图形的选择上,以及色彩的搭配方面都陷入尴尬局面,最终与其文化知识的中心地位不相符。虽然问题存在,但这种一成不变的格式形式却并没有导致学报的停刊,学报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没有改变,原因是学报设计以及封面设计得如何,都不影响其在有些专业人士心中的地位。学报的编辑部门,也并不担心因其外表形式问题的欠缺而影响期刊文章的任务、质量和效益。“科学和艺术虽然不同,但是,不仅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艺术眼光的地方,而且,如果光钻研科学而废弃了艺术,那么这个人就容易趣味和创造力低下,人生没有活力。”①笔者认为学报编辑部有关人员应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积极思考怎样使学报办出特色,提高层次,不仅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成为展示学校文化风采的精神舞台。
  目前,国内学报封面设计形式有以下几种表现:1.随从图形元素的表现。这里面有反映校园风光的,包括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摄影,有反映本学科特性图片的,以及能直观地反映学术范畴的,如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类学报分别采用植物、动物及显微的摄影图片作为封面设计的视觉元素;还有利用文字图形,如英文、汉字作图形元素的。2.以色彩元素为主的表现。这里采用单色的居多,并以冷色或灰色为主,以低饱和度色彩为基本色调表现。 3.以构成形式进行抽象表现。其实,从形式表现的规律看,学报的设计是规范的,是在设计原则的统一之下理性有序地进行表现。这是设计的基本规律,是任何设计都必须遵循的表现原则。但问题是,这只是设计共有的基础,基础是一切行为活动必有的条件,这不叫设计,设计是远远超越基础之上的风采,是与众不同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就像人必须具有人的基本特征,而又与众不同。笔者认为,有些学报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缺少自我完善与个性张扬。
  据此,笔者做了一些调查,结果是其中学报名为有关名人或领导题名的有73份,占总数的64%;单色及简单文字排版的37份,占总数的33%;学校建筑摄影图片19份,占总数的17%。真正有艺术创造的设计不足10份,只占总数的11%。尽管图形元素和色彩都有一定的选择和采用,但学报整体的表现形式还是差强人意。我们不能做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书虫,而要懂得“美感教育不是替有闲阶级增加一件奢侈品,而是使人在丰富繁华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②的道理。
  
  二、对综合性大学学报封面设计的探讨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长、原北京大学学报主编龙协涛认为,学报相当于“实验室”,通过连续、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实验平台,为培养和发现学术人才营造了重要园地。“实验室”就有创造发明的意思,具有探索发现的使命,这就意味着,学报除了是大学对外表现自我学术观点和水平的一个窗口,同时也应该是体现大学个性形象的窗口。因此,一份学报不单有精彩的内容、精辟的理论论证,还应有先声夺人的视觉形象。各种期刊封面、杂志封面和书籍装帧等,凡带有视觉传达意义的封面设计都在读者面前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视觉魅力,这就决定了大学学报的封面设计应该走出误区,进行科学的创新发展。
  笔者认为,一份学报的封面设计应反映本身的个性特点,这才是其生命价值的基本体现。如何创新学报封面设计?笔者在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封面设计尝试中,对图形元素的确定、色彩的运用和元素之间的构成方面有以下体会。
  1.图形元素的个性化
  图形形象的视觉创造是视觉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字体上的考虑。如深圳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四个字是由国家领导所书写的颜体造型,颜体浑厚有力,表现出铮铮铁骨的豪迈气势。由于其字体本身具有历史性的文化内涵,使得整个设计思路有了相应的局限。为了使封面既有现代感,又不失其学报及历史文化内涵,笔者对学报名做了三个方面的调整过程。一是调整学报文字的空间比例,将其缩小至不影响其地位的尺寸。二是在色彩上进行调整,将学报名称与其他色相元素相统一。三是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将其与背景图形进行重叠处理,使“深圳大学”的文字摆放在带有渐变图形的背景上,字体与相应的背景结合而不显得唐突。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沟通的桥梁,并打开了其他元素可选择的思路。之前在许多学报封面上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凡由名人题字的学报封面在色彩和图形元素选择上,多数采用单色或与摄影图片简单的、毫无创意的组合,看起来似乎没有可拓展的余地。为了打破这一陈旧的观念,笔者采用了经电脑图形辅助软件处理的抽象绘画作为封面图形元素,在这一新的图形元素中体现的是思想的构建,是想象,是一种希望,为创作者的进一步遐想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规则与不规则的造型之间寻找画面的精彩,使有限的版面产生张力和现代感,充分体现了学报的“实验室”特性,从而给人一种带有启示性的、神秘的、具有探索性的精神感染。
  2.色彩元素的运用
  笔者的设计在学报名称色彩上采用的不是单纯的黑色,而是与整个封面色调相统一的明度极低的颜色,既突出了学报名称,不失其庄重性,又使画面色彩和谐统一。为了突出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封面以白底为基调,封面与封底色调统一,采用中性明度和彩度的色调,在字体颜色表现上突显层次,利用字的大小关系使每一组字的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前后关系;在抽象的图形上利用色彩的明度和色相的对比关系,配合不规则的形状,使画面产生一种静中有动、动中又不显夸张的和谐美感。封面给人以清晰明快的整体感觉,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关系使画面充满生命并富有朝气。
  3.版面构成的关系
  版面的构成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能给视觉带来震动感和稳定感,版面的合理分割将给视觉带来美的享受。 笔者认为,针对学报封面上的所有文字(包括中文刊名、英文刊名、出版年份、卷次、期次、学报类别及级别)的版式应力求统一和稳定。
  笔者对封面的构成采取了相对居中的保守方案,为了使上下结构产生呼应关系,又能在视觉上产生新意,笔者将其中的文字组合成一条直线自上而下贯穿整个封面,起到承上启下的视线引导作用,加强了封面的形式感。将期刊的出版年份、卷次、期次的中英文和学校的印章标志艺术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并与抽象图形进行组合,既有动与静的对比关系,又不失画面的整体感和严肃性。在封底的构成上,笔者采用黄金分割法,将色块分为几块,分别将中文和英文安排在版面的中间位置,两种文字分别以向右和向左对齐的排列方式呈现,在规则的次序中产生美的形式感。稳定的版式是学术性刊物的特点,也是识别刊物特征的关键点。封面封底各元素的位置是基本固定不变的,唯一变更的是封面的插图以及学报的期刊、卷次及出版日期。
  
  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封面设计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它不同于其他刊物,包括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期刊,它更加内敛与矜持。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封面设计既要考虑其自身学校特点,也要顾及其阅读者观念上的有限性,但笔者认为,一种文化思想观念的更新有着相对的时间磨合,只要不间断地认识、发展,对美的追求也将会成为主流,不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注释:
  ①②杜卫.审美功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8,105.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设计在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2]聂振斌.思辨的想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系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贺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0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