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从胡说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艳

  文从胡说起?听起来有点怪怪的,是不是哗众取宠啊?是的,乍一听让人有点吃惊:文章千古事,经国之大业,与“胡说”可是差别太远了。然而,如果我们抛弃单一的思维向度,在更加宽泛的维度上来思考,就不会太惊讶于这个说法了。这句话并不是某个名人或者大师的话,而是山乡一位终身从事小学教学的老教师的本色语言,是他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切身体会。他鼓励我们这一群怕写作文,畏首畏尾的学生说“作文有什么好怕的?‘文从胡说起’啊!”当时听到这话以为是笑谈,没放在心上,直到我当了几年老师后,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道理。
  
  一“文从胡说起”是对文章本质的一种朴素阐释
  
  首先,这个说法抓住了写作的实质性问题,文章从本质上讲是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描述有意味的事物,其核心是独特和个性。所谓“胡说”并不是“乱语”,而是指与习见性、一般性的见解相区别的、具有修改或独特性的浯言表达。至于其是否就是真理,在多大程度上完美正确,是另一同事。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就应该是允许发表的。这是我们对文章或写作的基本概念。
  而学生之所以对作文有畏难情绪,重要原因是对这一点缺乏认识,被“文章”的大帽子吓住或唬住,以为作文是什么高深伟大的东西,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怕自己的作文不符合老师心目中的“好作文”的要求;加之某些教师简单化、公式化的教学,以“制式”作文和模式化作文限制了学生的手脚,导致了这种结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文从胡说起”思路的尝试,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首先解放学生的心理束缚,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要让学生放开来“胡说”。当然,学生一般没有深刻的思想,生活范围也有限,不可能出语惊人。但是生活之树常青,总会有其个性化的发现和认识。因此,我从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选题、取材,从写实事、说真话做起。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让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情绪,学生就有了可写之物,有了话说,感觉到写作文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作文再不是可怕的负担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放开手脚。比如写熟悉的小动物,不给学生划定范围,不必念什么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实现了写作与生活的对接,出现了一些不错的文章。
  感情表达也是作文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敢于抒写真情,表达真感受,也收到了相当的效果,避免了干巴巴的现象。
  
  二“文从胡说起”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个性是文章的生命,如果教师带着框子事先对学生作文进行定性、定式和定量,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抑制、扭曲甚至抹杀学生的个性,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给学生作文定调调,设框框,应给学生以较大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一要让学生展示思想个性。反对矫揉造作、乔装粉饰,甚至为了求得符合制式标准而削足适履。主张学生写出真思想、真细节、真感悟,允许学生对人对事有不同的看法,发表不同的声音。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成为富有个性意义的创作,而不是同一种规范制约下的模仿。第二是在命题上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不超出学生的生活范围和情感体验基础,杜绝学生超越自己的生活经历,捕风提影,无中生有,从而胡编乱造。但作文毕竟要追求艺术性的表达。英国作家、文学理论家威廉・亨利・赫德森在其《文学研究方法引论》中认为,为了获得或给人一种文学美的享受,人们常常试图以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其所思所感、所见所闻。因此,对于学生作文,我们不能因过分看重立意,而漠视艺术性表现,应有所要求,同时也遵循“文从胡说起”的原则,不在文体、结构、语言风格方面作僵硬的限制。让学生的艺术个性充分发挥、自由展现。
  批改和评讲是作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具体、中肯、有创造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使学生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教师在作文评价上要不断更新观念,能容忍学生的“胡说”,即使真的是“胡说”,也比“无话可说”或鹦鹉学舌好。教师应从学生的“胡说”中发现创新基因,善于引导。不要全盘否定,横加指责,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细心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写真实的具有个性的作文,通过作文批改和评讲落实“文从胡说起”的理念,让学生尝到这样作文的甜头。教师要有一双妙手,在学生放不开的地方和时候,适当引导,甚至补写几句,把学生不敢说、没说到位的话点出来。这样会给学生做出切实的榜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作文体会“文从胡说起”的要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2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