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三大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学琼

  小学生怕习作,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正在经历的。为什么孩子们这么怕习作呢?因为他们自认为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习作素材,选材就更谈不上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曾怕过教作文,认为无从指导,因为每次习作一经老师指导,就变成了老师的作品,而且千篇一律了,完全没有了新意。在对课改理念的思考中,我决定好好去探索。后来,我终于发现,要想解决学生习作难的问题,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那就是首先要解决素材积累这一难关。我终于认为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完成。
  
  一、积累词汇――习作的基石
  习作就像修房。建筑工人要修房子,首先需要准备的材料就是砖块,只有准备齐了足够多的砖块,才能修出一流的房子。同样的道理,孩子要习作,首先必须准备足够多的词汇,只有准备了足够多的词汇,才能写出一篇篇优秀的习作。也就是说,孩子脑中丰富的词汇,就像建筑工人手中的砖块。那怎样做到有效积累词汇呢?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所学词汇的准确掌握,这是积累词汇的最主要途径。对书本中出现的新字新词,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查阅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必要时就由老师直接讲解。因为只有准确掌握了其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课堂上多训练学生用词说话),孩子们才能把所学词汇留在自己的脑海中,习作的时候就能快速地生成。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课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优美词汇,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在教学到“花团锦簇”这一词语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让他们对这个词语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又对“团”和“簇”两个字进行单独的理解,让孩子们感受到花的多。花多,颜色自然就多,因而“花团锦簇”这个词不仅表示花多,还说明颜色俏丽;最后我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这个词来说话。这样孩子们很快掌握了这个词语的用法,成功完成积累。
  第二,大量阅读课外书,这是积累词汇的有效补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阅读教学中对词汇的积累是强制性的话,那课外阅读中的积累那就是自觉自愿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才能识广,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丰富。首先课外书的来源: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我让每个学生带一到两本自己认为最有意义、同学最感兴趣的书到班上,放到图书角同学们互相借阅。既丰富了书的种类,又营造了读书的氛围,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一举几得。二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第二是读书方法的指导:一是边读边搜集信息,对书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要有意识记忆;二是边读边摘抄优美句段;三是读完后能说出或写出主要内容。
  
  二、培养练笔习惯――培植真情实感
  总听老师们抱怨,孩子们的习作总是没有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孩子们真的是没有内容可写吗?不是的。他们是懒,思想懒,行动更懒!古人云:勤能补拙。尤其是习作,只要多练,才能取得好成绩。而练笔的内容,只有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刚开始,我让那些犯错误的孩子给所犯的事情写个说明书,说明书分三大板块(潜移默化灌输记叙文的格式):第一板块,交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第二板块,事情的具体经过――用上积累的词汇,使说明书形象生动;第三板块,行为反思,认识错误,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情况说明书的孩子往往就是最懒、最怕习作、行为习惯最差的孩子。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接着我扩大了练笔的人群和内容的范围,从犯错的学生到全班学生,从说明书到受表扬感言、获奖感言、学习感受、见闻、观察日记、生活实践……最后不限题材和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求内容必须真实,感情必须真挚,每周至少上交一篇。没有了约束,孩子们就能畅所欲言,自由表达,不仅写出了真情实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习作的素材越来越广,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孩子们就有了一篇篇优秀的习作。很多孩子不再把它当任务了,有时一周上交了三四篇,一篇写了两三页,都令老师刮目相看了。对于孩子们的每一篇习作,我都会认真阅读,通过圈点勾画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给予鼓励,如“你运用了首尾照应的写法”“你的这个排比句运用得很恰当”“动作描写生动形象”“老师非常赞成你的这一个观点”等等各具特色的评语既是对孩子习作的肯定,又是习作指导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些习作,我不仅及时掌握了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和班上发生的很多孩子不想让老师知道的大大小小的事,并趁机对孩子们进行了思想疏导和教育,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习惯,加深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因此有了“骨折的扫帚”、 既是“讨厌鬼”又是“开心果”的小高、“狗相好”的两朋友等丰富多彩的语言。这样我不仅解决了他们习作的内容问题,还能一对一地指导孩子的习作(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再到题目的确定),同时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习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又是一举几得。
  三、创设活动――丰富生活实践
  活动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还能达到育人的效果,同时活动还是孩子们习作的生动素材,因此开展活动要有目的和针对性,不能为活动而活动,那样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首先活动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过程要组织有序,活动完后要及时总结;其次,要指导活动习作的写作方法(结构、表达方法、叙述顺序等)。我针对有的孩子不喜欢吃鸡蛋这一现象,开展了“碰蛋游戏”。第一步,布置任务:自己挑选鸡蛋,自己煮蛋,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第二步,宣布游戏规则:选好对手,两人一组,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对碰,失败者必须吃掉鸡蛋,胜出者参加下一轮的比赛,直至决出“蛋王”。第三步,游戏。要求:看同学们的表情、动作;听同学们的话语;想他们的心理……第四步,习作指导:1、确定题目,尽量显现出自己的特色,因此有了“蛋王争霸”“蛋王出世”“碰!碰蛋”等一系列的题目;2、文章的结构安排,顺序、倒叙、插叙的运用,首尾照应、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总分总的结构等等,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尤其是吃出蛋的味道来。那些平时不爱吃蛋的孩子们有了“我第一次吃到了这么香的蛋”“我吃出了友谊的味道”等独特的体验。还有“我是盲人小画家”的体验、“半期自我总结”上台讲、“我的板报我来讲”、“精彩的运动会”……一次次开心的活动,都是孩子们生动鲜活的习作素材。活动中孩子们用心去体会,尽情去感悟。习作中,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感受,丰富的语言,生动的描述,精彩纷呈。
  对于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其实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想办法,我相信,习作也会成为学生的乐趣的。总之一句话,作为老师,不管你采取哪一种途径,我们都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打消孩子们思想上对习作的畏惧感,他们才会爱上习作。让学生爱上习作,也是我奋斗的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