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位论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的再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的学校体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一味地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工具型人才”,却对活生生的“人”视而不见。“人”的本质缺位,也意味着学校体育失去了现实根基。文章从社会学本位论的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进行再认识,以重新找回学校体育的现实根基和存在意义。
  关键词:本位论;学校体育本质;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190-02
  一、本位论概述
  (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概念
  本位论包括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这两种既对立统一、又不可分割的理论。个人本位论首要强调个人的价值,其次强调个人的能动性,强调具体的社会现实对个人的压抑和残害;社会本位论则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对社会的依附性,强调社会的价值与社会秩序间保持稳定性,更强调教育应使个人认同社会、服务社会,最终使人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适应现存社会,另一方面又能不断产生高于社会现实的需要,更谋求对社会现实的一定超越。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保持一种既有稳定又有发展、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态势和张力,从而把社会稳定和社会变革辩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与教育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统一、共同进步的,没有个人,社会将无法发展,但失去了社会的保障,个人也难以存在,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进步的。这就使个人的教育和社会本位的教育能辩证而统一地存在,积极培养个人的兴趣,也不能忽视社会的教育意义。让个人在社会中发展,而个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
  学校体育教育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区别于社会教育的竞技性和娱乐性,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和发展性,来全面促进学生更好地锻炼身心和全面发展。
  三、学校教育与本位论
  以往的学校体育更多重视的是体育项目的教学,关注技能和学习成绩等形式,却忽视了作为人所必需的情感、信仰、责任、意志等无形之物,忽略了体育项目所独有的文化传承。失去了生命力的体育教育过程无比枯燥,如鸡肋般存在,最终使学校体育沦为半个人的教育,学校体育培养人的本质被完全遮蔽。
  四、实现体育回归教育本源的路径研究
  (一)加强学校体育本体理论研究
  國内学者对体育和学校体育在理论上的研究虽已颇多,但相对实用性研究的数量还很有限,特别是从本位论的角度对于学校体育的概念、本质和核心价值理念的深入剖析研究几乎空白。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体育的价值问题,很少有从体育的本源角度来思考体育概念的相关研究。致使体育和学校体育概念混淆,内涵、界定相互重叠,从而使学校体育不能完整地发挥其教育性和自身的整体性,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两种混用甚至滥用的状况。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的本质,更好地探寻其本源,了解更深入的理念规律,深化学校体育乃至学校教育研究者对学校体育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从本位论的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再认识的研究既能丰富学校体育的相关理论,又能改变学校体育研究在教育理论研究中边缘化的现状。
  (二)深化学校体育规律的探索
  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学校体育理论构建始终未能抓住学校体育的本质问题——青少年体质下降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究其根源就在于在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偏颇。随着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学校教育对人的培养也随之产生新的挑战与问题。对学校体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规律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应成为今后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新常态,以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1.学校体育的起始点:增强体质。学校体育的教学必须回归身体的本源——这是学校体育长期存在、发展的着力点,以培养拥有熟练运动技能而使体质得到增强的学生为根本目的。体育是不断完善身体素质的教育过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健身以及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人体机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从而实现身心全面发展,这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学校体育应该将“健康第一”作为学校教育的宏观教育目标之一,在此教育指导思想下实现增强体质的教育目的。
  2.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教学对学生的不同影响。人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而最突出的就是学龄期和青春期。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抓住这两个关键时期,搞清楚各类体育项目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这样不仅能增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更能进一步明确各类体育项目的自身定位。
  (1)被誉为“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教学。田径运动被誉为“运动之母”,是因为田径运动中走、跑、跳、掷等活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是从事其他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掌握田径运动的这些自然动作和技能,有助于正确地、快速地掌握其他运动技术。基于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来发展其走、跑、跳、投的基本技能会提高儿童对肢体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从而为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以及随其年龄和身心的发展从事其他运动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操教学。学校体育中的体操教学主要涉及基本体操,基本体操是指动作和技术都比较简单的一类体操,其主要目的、任务是强身健体和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最常见的有广播体操和为防治各种职业病的健身体操。体操运动对于儿童最关键的作用是能锻炼学生的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又称为立体感知或距离感知。机体在运动的过程当中,物体与人之间的距离影响了他在人视野中的运动方向和大小。体操运动不仅能够锻炼人的速度敏捷度、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能使人根据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及相应的动作反应。
  (3)球类教学。球类运动是指通过接住球进行身体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而开展的运动形式,通常分为大球运动和小球运动两大类,针对学校体育主要开展大球类运动,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等,而小球类运动则视各学校的条件而开设,如羽毛球、网球等运动,球类运动能提高学生的本体感觉。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本体感觉举足轻重,而球类运动中对本体感觉有影响的也就是投篮、网球或者足球,这些体育运动活动量比较大,经常运动对本体感觉能发挥很好的作用。而其他田径、体操等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充分学习各项运动,开阔视野,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结论
  通过对外在肉体的改造,体育完成其育人的首要和最基本的目的——身体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和其他所有学科教育一样是为培养和造就人服务的。学校体育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教育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的载体,通过从本位论视角对我国学校体育本质的重新认识,发现在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缺失现象,继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寻找让学校体育回归教育本源的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2]罗伯特·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