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写话、作文与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文训练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观察、思维、表达密切配合。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所以观察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观察要抓住顺序。有顺序的观察至关重要。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注意观察顺序,常常东看西瞧,把没有顺序看到的东西写成作文,文章就显得杂乱无章。只有观察有顺序,才能言之有序。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除了观察事物的静态,还要观察事物的动态。如一株桃树,我们观察到它的树干,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花的姿态等,还要观察风吹来时,它的枝叶如何摆动,花瓣如何像一阵“红雨”般飘洒;蜜蜂蝴蝶如何在花中舞蹈、采蜜等。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
  2.观察要抓住特点。抓住事物特征观察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方法。还是以观察人物、花草树木、动物为例,可教育学生在按一定顺序观察的同时,还要抓住这一类事物主要特征,哪些是这一类事物所特有的。比如兔子是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的;菊花的花形各不相同,每种花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观察后,有利于增强记忆,经久不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通过引导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使学生在写话时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3.观察要体验情感。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热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果对观察的对象漫不经心,冷冰冰的,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平平淡淡、干巴巴,也就谈不上打动读者的心了。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如“秋雨像一个顽皮的娃娃,把苹果染红了,把葡萄染紫了,把枫叶染红了……”“秋雨在大地的每一片树叶上,每一个石块上弹琴……”“秋天是一位漂亮的姐姐,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裙,秋天是一位可爱的妹妹,长着红红圆圆的脸儿,在苹果树上荡秋千……”这些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写出来的句子,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如诗一般跳动着神韵。
  4.观察要“五官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桔子,通过视觉,了解桔子的颜色、形状;通过嗅觉,闻一闻桔子的芳香。通过触觉,感觉桔子外表的坑坑洼洼;通过味觉,品尝桔子的滋味酸中带甜;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如写自己“炒鸡蛋”,从视觉可以观察:鸡蛋打开后什么样,搅碎后变成什么样,倒入锅里发生什么变化,炒熟后颜色和样子又怎样。听觉:打破蛋壳什么声音,倒入油锅什么声音。嗅觉:炒熟后闻起来怎么样。味觉:吃起来味道如何等。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习作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生活,写作的素材就会如涌泉源源不断,灵动的作文就将会在笔下诞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8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