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孩子们的心里充满春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继荣

  摘 要 改变传统的观念,变“苦学”为“乐学”;正确发挥定位角色的引领作用,确保学生们健康成长;提升自我认识,让学生心里永远充满春天。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教育
  
   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从大量的测试调研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有诸多表现,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造成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原因有多方面:学校中的应试教育使不少学生的身心疲惫,心理素质发展滞后;教学内容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健康因素导致中学生心理迷乱;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同时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自我教育及主动适应意识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等。任教以来,笔者一直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严峻性,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触摸到“心理健康”这门学科,还是在几年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习,让我在观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学习心理学的知识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为什么开设心理健康课呢?我想不外乎就是让我们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按规律办事,让学生们的心理充满春天,从而帮助学生自我成长。那作为家长、老师以及学生自身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春天里快乐的生活和学习呢?
  一、改变传统的观念,变“苦学”为“乐学”
   哈佛大学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在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幸福课”上,强调“自我实现的预言”,它强调环境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而使信念成为现实。我们希望孩子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而传统的教育中总是暗示学习的苦,比如“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椎刺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从入学开始就慢慢体验到了“苦”,哪来的快乐可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都觉得童年的生活最无忧无虑,感觉到父母呵护的幸福。因为那时的父母和幼儿园老师不会因为孩子说话拙说笨,不会因为孩子走路慢说笨,不会因为孩子吃饭慢说笨,而是用鼓励的话语和期待的眼神对待孩子,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理,所以说童年的生活环境都是幸福快乐的。入学以后又发现,越是小的孩子上课发言越积极,他们的小手举的很高,有的宝贝甚至都没懂老师说什么,就高举着小手,有的还跳着喊:“我,我,我……”那时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多么的浓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小手到哪去了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除了有学生个人成长的变化外,还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念,学龄前的家长及幼儿园的老师除了鼓励外,能把“乐学”的概念传递给他们会更好,让他们意识到从学习中能找到快乐,我们一出生就在不断的学习,就像学说话,学走路,学吃饭那么的有趣,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越小越喜欢模仿着做事,那么爱听妈妈讲故事。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找到了快乐,所以这也是人们都很怀念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原因吧。我们如果能把“乐学”的观念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植入其心灵,变“苦学”的环境变为“乐学”的环境,这种积极的环境我想对他将来的学习与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正确发挥定位角色的引领作用,确保学生们健康成长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到了学校,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而心理健康教师则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既然父母和教师都是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定位自己的角色,我们只是引领。这让我想起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的主人公马修是个秃顶的中年男子,原来教音乐,在很多领域里经过一系列的挫折后,走到他人生的最低谷,为了生存,来到了“池塘之底”做学监,这是一个寄宿学校,专为“再教育”的问题少年而设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都是“问题学生”。当马修第一天来学校时就发生了一件恶性的恶作剧,学生在门上做了手脚让同时是学校门卫、医护员、仓管员及窗户修理工的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了,而这里的哈珊校长召集所有学生,因为没人承认就让还没跟学生正式见面的马修随意挑个学生去关紧闭,每人六个小时,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还禁止亲人来探视,直到有人承认为止,马修悄悄提示说这只会让他们互相诽谤,我想这是两种教育方法的对立的开始,学生叫他“光弹头” 他装听不见,他惊奇地看到被处罚做半个月的刷地擦窗的工作的孩子,他要接替的老师是因为被学生捅了一剪刀而离开,第一次进课堂时,班里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站在桌子上对掷着东西,声音鼎沸,刚进去准备上讲台时却被学生做了手脚的地滑倒了,滑倒的同时包滑出手,学生兴奋地拿着包兴奋地一边喊一边扔,你扔给我,我扔给你……他像小丑一样极力想拿回自己的包,这种吵闹惊动了校长来质问,马修却说没发生什么。他对伤害马桑大叔的乐格克的惩罚是去照顾马桑大叔,马桑大叔为有学生能自愿照看自己而笑容满面。当他听到一个学生唱着“光弹头你完蛋了,这里轮不到你作主”时,他却发现了突破口,孩子们爱唱,他开始教他们唱歌,经过音质及高低音的挑选,进行了声部的确定,其中一个什么都不会唱的很小孩子什么也不会唱,让他做指挥助理,另一个走音的孩子,让他当谱架,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了合唱班,这还惊动了伯爵夫人的关注,慢慢地孩子们有了生机,有了希望,他发现一个叫莫杭治的孩子有音乐的天赋,促使他进了音乐学院,马修的教育弱化了孩子们的负面消极的方面,强化了孩子们正面积极的方面,很好地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三、提升自我认识,让学生心里永远充满春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一个“本我”和一个“超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在别人眼中的我和我自己眼中的我,也就是说是别人对我的认识和我自己的认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原始本能的我;“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来均衡“自我”与“本我”的和谐统一。很多中学生都缺少独立性,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容易让自己内心发生冲突,导致心理问题,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表现很好,学习也很棒,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他感觉良好。到了初二因为物理老师的一次批评,这让他很受不了,他觉得是对他的否定,从此开始厌学,甚至休学一年,可一年后也不愿意去上学,这让家长很苦恼,他自己也很矛盾痛苦。这里面有父母的养育方式所导致的问题,即我们常说的只是赏识教育,而缺少了挫折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不能认清自我,就是因为他的“自我”与“本我”是分离的,发生了很大的冲突,没能融合在一起,导致认识的偏差,造成心理问题。只有当“自我”与“本我”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让自己快乐成长。所以心理健康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长,最终形成“自我同一性”。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格。所以,可以这么说,每个人的成长最终应该是自我的成长。
   心理是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社会变迁,必然使人的心理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必须与现实的社会变革、社会需求、社会影响联系起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尽可能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为了明天,为了未来,现在的孩子们必须从小就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熏陶和培养。在这里,笔者只是从父母老师及自身的角度来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因素,比如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合理的期望、正确的归因等,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改变是需要过程的,但天天离孩子最近的就是父母、老师,如果我们能加强这方面的意识,正确的角色定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完整人格,让学生们的心里充满春天,他们就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高彩霞.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0).
  [2] 章旭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J].2009,(3).
  [3]周桂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河北教育,200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5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