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英语教学基于词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两年,省、市教研室紧紧围绕“词汇教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旨在帮助师生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遵循词汇教学的原则,积极探索有效词汇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任教班级内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词汇教学 有效性 学习策略 实践效果
  
  
  学生刚接触英语时,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语言输入量和词汇量的增加以及语言知识的加深,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求知情趣淡化、主动性弱化、学习能力退化。
  若学生的词汇学习不成功,其语言技能的形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在详细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词汇目标,突出目标词汇
  在词汇教学中,笔者特别关注教材对于所学词汇的不同要求:《新目标》教材的词汇表中,对四会单词和非四会单词有明显的区分(四会单词为黑体字),在对学生掌握目标语的要求上有区分度,不自行增加难度。
  如新目标Go for it 七(上)Unit12第一课时的四会目标词汇是:subject, science, PE, why, because, description和 word, 笔者在教授此课时,通过练习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些单词是要求听、说、读、写都会的,同时把前面学过的music, art, history, Chinese, math 和English都引出来,起到复习的效果,但至于biology, politics, geography等学科名词,因为平时的日课表里也都有,学生肯定会问起,所以也把它们呈现出来了,但只要求学生了解,因为这些单词只要求能听懂、会读、认识,如果都要求背出来,无疑是加重了学生记忆的负担。
  (二)注重语音教学,培养 “音形结合”的拼读能力
  确定了目标词汇之后,笔者重视国际音标的教学,先集中教,再分散巩固,教会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并贯穿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阶段。
  在教授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笔者向学生展示每个词的音素、音节,以及重音在什么地方,然后,让学生找出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达到”见形而知音、听音而知形”的效果,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在教授Go for it 七(上)Unit8 date /eI/时,笔者让学生例举字母a有类似读音的单词,诛如age,cake, take,name,case,game等等,然后让他们找规律,他们很容易能发现这些词都是以e结尾的,笔者又及时引导他们,追问这些词中的e发不发音,然后笔者告诉他们:“辅音字母(r 除外)+不发音的e结尾的音节叫相对开音节,在开音节中元音字母读它的本音(即该字母的读音)。”并给出另外一些含有a字母的单词,如:bag, map, jacket, Jack, thank, bad等,要他们读读看,然后感受一下与前面一批单词中a的读音一不一样,随之出示这些单词中a的读音:/æ/,并且让他们观察词尾字母有什么特点,学生能说出那都是些辅音字母,这时笔者告诉他们:“以一个或几个辅音字母(r 除外)结尾而中间只有一个元音字母的音节,称为闭音节,在重读的闭音节中元音字母读做短元音。”这样学生在学单词时,会去辨别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
  针对学生经常会把first这个词错拼成frist的现象,在教授该词时,笔者例举了很多字母组合是ir的单词,如:girl, third, shirt, skirt, birthday等,让他们试着把这些词读出来,然后让他们总结ir在这些词中的读音,他们发现原来字母组合在一起会有独特的读音,在此基础上,笔者问他们如果把r放在i前面那是怎样的读音:/rI/。
  (三)创设语境,有效运用词汇
  Jespersen指出:“孤立的单词只是‘单词的幽灵和僵尸’。”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可见,教学词汇必须在情景中进行,词汇离不开情景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创设教学情景,情景设计坚持“新旧结合、以旧出新”的原则,努力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尽量体现情景的真实性、趣味性和直接性。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Go for it”七(上)Unit7的阅读课,在阅读前的梳理生词环节,笔者创设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情景用以呈现目标语言,并且很好地做到了“词不离句”地引领学生有效运用目标语言。这里选取其中若干片段:
  目标语言:学生理解并会运用“in+颜色,clothes store, buy…from…,at a very good price,on sale,for yourself”等词汇。
  首先,对于目标语言“in+颜色” ,笔者是这样引入的:笔者指着自己的衣服问学生:“Do you think if my coat is beautiful?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Yes. ”笔者接着再追问:“What color is it?” 学生又争着说:“Pink.”笔者及时地表扬他们,并趁热打铁:“What color is … in today?” 学生举手发言:“He/ She is in blue/ yellow/ green/ white/ black… . ”这时笔者呈现第一个目标语:“in+颜色”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观点,这样的呈现和示范运用有效)。课堂气氛非常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对“in+颜色”这个语言点是在真实的情景交际中学会的,印象特别深刻。待学生们熟悉了这个语言点后,笔者随之引入别的语言点: “I like my coat very much. Do you know where I bought it?” 学生纷纷猜:“Is it in …?”然后笔者告诉他们:“ Oh, you’re so clever. I bought it in a clothes store. Its name is Jinsidan Clothes Store. I usually buy clothes from it.”这时笔者呈现目标语: “clothes store” 和 “buy…from…”(情景具体,学生能接受,呈现有效),接着又问: “And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much it is? Can you guess?” 学生拼命猜: “Is it 100 yuan? Is it 200 yuan?” 正当学生们兴高采烈的时候,笔者告诉他们: “ I buy my coat at a very good price-only ¥60.Do you know why?” 学生们愣在那儿,悄悄地用中中文在嘀咕:“啊?这么便宜?”笔者及时跟上: “Yes, it’s very cheap. Because the store is on sale. The coat is on sale for only ¥60. You can go and see for yourself.”笔者及时呈现目标语: “clothes store, buy…from…, at a very good price, on sale, for yourself” (有了only ¥60 的铺垫,学生对at a very good price, on sale等都能意会,呈现语义有效)。 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能听懂这件外套是哪里买来、多少钱买来的,为正文的学习疏通了道路,后来的文章复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由于创设的语境真实而自然,“语义”和“语用”在真实的语境中呈现,呈现的目标语意思明确,而且词不离句的呈现模式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语言示范,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和潜能,实现了合理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并且能引导他们在与他们的生活和经历相关的语境中运用这些词。
  (四)渗透文化内涵,提高教学实效
  “语言是一个民族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词汇组成的特定体系。”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毫无疑问,词汇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些词汇链从字面形式不一定能推出其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如果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词汇所反映的文化意义,就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例如英语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带有特定的含义,在视觉和心理上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不尽相同,折射出西方特有的文化。如:be in blue mood“情绪低落”、a blue Monday “倒霉的星期一”、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又如一些比喻用法也和中文大不一样: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e wet like a drown rat “湿得像落汤鸡”。笔者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着重要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差异,了解和掌握词汇所反映的一些特定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不断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在语境中深入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辨别英汉词汇差异性。每周给学生一条惯用语,如 Time is money. /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 All roads lead to Rom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Every dog has his day./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等等。
  有效的词汇教学是为了有效的词汇运用,会“用”且“用”好所学词汇是学生学习词汇的最终目标。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会用”且“用好”每天教给他们的新授词汇,那么,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能输出“符合英语思维方式”的“地道的英语句子来”。
  1、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
  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词汇教学中主次不分、平均用力、学生记忆负担过重的状况,对目标词汇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目标明确,拼读能力提高,基本能“见形而知音、听音而知形”,猜词成了他们的乐趣。课堂上学生敢说、爱问,会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2、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由于课堂上改变了过去孤立教单词、讲得过多、脱离语境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读音和书写时,不感到杂乱,而感到有条理,有规律,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在班级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成绩进步显著。
  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在学习词汇时,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读音、拼写、词性、意义、句法功能等等全部掌握。因此在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应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加强读音规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创设语境,帮助学生摆脱在记忆词义时对汉语意义的过分依赖,使他们把英语词汇和其所指的事物、情景直接联系起来,培养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挖掘词汇的深刻内涵,理解词汇所反映的文化意义,恰当地运用词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英语教学基于词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汇,注意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新教学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析、扩展词汇的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建议(试行)
  3.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伍爱成.最新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与记忆[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04期 “呈现―探究―操练―运用”词汇教学模式例谈 吴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6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