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蒙眼作画”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申宗贤 黄跃芬

  教学理念《变化的鱼》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在本课程的设计中,努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内容的趣味性:使不规则图形幻化出千姿百态的鱼,并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装饰鱼的花纹,迎合学生“玩”的天性,在游戏一样的绘画中,学生能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个性化创造和审美情感。
  2.课程的综合性:在体现本学科特点的同时,本课还渗透了自然科学,音乐,人文等方面的课程知识,使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学习的探索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发现鱼的形状要点及纹样的装饰手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4.创作的自主性:美术课中的创作是学生自我表现的重要方面。教师尊重和倡导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使每位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充分激发其潜在的创造才能。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变化的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的基本特点,掌握任意形变成鱼形及花纹装饰的创作要点,并能编创鱼的信息资料,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以“设疑激趣引导探究 自主实践评价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落实学科综合,鼓励艺术创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潜在的创造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的主角――“鱼”,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象。学生对鱼的特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降低了学生对美术创作活动的畏难情绪。而由任意形幻化出鱼造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创作欲望容易被激发,运用点线面及添加纹样的方法装饰鱼的花纹是三年级教材中《点线面》的延伸,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在设计中所产生的艺术美感。本课在体现本学科特征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自然科学、语文、音乐、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的渗透,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促进了学科能力的发展,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美术课程价值。
  教师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创造”四环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乐于探究,自主创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本课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学起来却很轻松,教学目标容易达成。
  教学重点 认识鱼的基本特点,比较熟练地使任意形变化出鱼的造型。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师生热烈而又互动的讨论,使学生掌握鱼造型的基本要点。
  教学难点 鱼的花纹装饰及编创鱼的信息。可以通过出示多幅范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装饰方法,并以学生常见的“英雄卡”为例,鼓励学生编创鱼的信息。
  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多媒体电脑;学具:记号笔、作业纸。
  教学进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见过老师蒙着眼睛画画呢?生:没有。师:大家想看吗?生:想!(声音响亮)师:今天老师就来露一手,请同学们仔细看好了。(教师蒙眼在黑板上画一任意图形)师:你们能看出老师画的是什么吗?大家猜一猜。生:像一片树叶。生:像天上飘的白云……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其实,老师就是很随意地画了一个不规则图形,你们觉得难吗?生:不难。师:你们会这样画吗?生:会。(神情激动、跃跃欲试)师:请同学们闭眼,用记号笔在作业纸上画一个任意形,注意要画得大,线条不能紊乱。(学生闭眼在作业纸上画一个任意图形)师:请大家把作业纸举起来,你们画的很不错,和老师不相上下了。
  【设计意图:教师“蒙眼作画”的开头,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尝试闭眼画任意形,也很好地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自由想象和体验尝试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被激发。】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个图形变成一条鱼,你们想看吗?生:想。(好奇、兴奋)师:在变之前,老师有个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鱼?鱼有哪些特点?生1:有草鱼、鳊鱼、鲤鱼……生2: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生3:鱼的身体是扁的,身上有鱼鳞、鳍……(课件演示:展示多幅鱼的图片:――小丑鱼、神仙鱼、鲸等。归纳鱼的概念:鱼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一类,通常体侧扁,有鳞和鳍,用腮呼吸。)师:“鲸”是不是鱼类呢?生:鲸是用肺呼吸的海洋动物,不属于鱼类。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啊。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在美术教学中,应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鱼的相关知识渗透,使学生认识到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欣赏范作,自主探究
  师:现在老师就要把这个图形变成一条鱼,请大家看好哦!(教师将任意形添画修饰成一条鱼)老师画的像鱼吗?生:像。师: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鱼呢?生:没有。师:既然没有,为什么还说它是鱼呢?生:因为它有鱼尾和鱼鳍,抓住了鱼的特点。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只要画出的鱼的特点,就能将任意形变化成一条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变化的鱼》)师:同学们仔细看,你们就不觉得它少点什么吗?生:应该还要画上鱼鳞。师:用什么方法使这条鱼变得更漂亮呢?生:画鱼鳞比较单调,我们可以任意添上花纹。师:说的真好。请同学们欣赏4幅已经添上了花纹的鱼,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装饰方法?可以相互讨论。(课件展示4幅鱼的装饰鱼,学生小组讨论)生1:第1幅用的是大小不同的点来装饰的。生2:第2幅运用的是线条,有长线、短线、波浪线的变化。生3:第3幅不仅有点线的装饰,还有大小形状各异的块面,花纹变得更丰富了。生4:第4幅有点线面的装饰,还有其它花纹。师:是哪些花纹?生4:有水草、珊瑚、还有小鱼。师:为什么要添加这样的花纹呢?生:这些花纹和鱼的生活有联系。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不仅可以用点线面分别表现鱼的花纹,还可以将点线面综合运用,更可以将点线面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添加和鱼有关的花纹。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教师示范将任意形幻化成鱼造型,使学生充满好奇心,点燃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发现鱼的形态特点和多样的装饰手法,又给学生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落实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创作实践,彰显个性
  师:现在同学们的作业纸上还只是一个任意形,现在你们

可以……生:把它变成鱼。(齐说)师:大家开始吧。(课件播放“海底世界”视频)教师巡视指导:①鼓动学生大胆想象,自主创作。②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评有特点的作业。③课件展示“英雄卡”,指导学生编写鱼的资料。师:这是一张水浒人物“英雄卡”,上面除了有“浪子燕青”的人物形象,还有介绍他的文字资料。你怎样让别人来了解你自己独创的这条鱼呢?生:也可以自己编写鱼的资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生l: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生2:介绍它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生3:可以写出它的身长、体重、血型……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要提醒你们不能千篇一律,要写的与众不同。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老师,不能写错别字啊。(学生编写鱼的资料,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要在完成鱼的纹样装饰的基础上,才可以开始编写鱼的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造能力,首先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和倡导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对特点鲜明的作业,给予及时点评,能激励更多学生大胆想象,乐于创造。】
  四、评价激励,课外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教室的黑板上,指导学生评价作业。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有一部分作业已经完成了。你觉得哪条鱼的外形或者装饰的方法有特点,还有鱼的资料写的有趣。说说你的看法,也可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业。(学生评价作业效果,教师点评。)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出色,都画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鱼,你们真是个个了不起。请同学们再看一幅画,这是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有谁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吗?
  (课件展示中国传统年画“年年有余”)生:不知道。师:同学们可以回家问爸爸妈妈,也可以从网上查找,了解这幅画的名称,“鱼”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里又代表什么?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师生告别。
  教学反思
  1.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师以“蒙眼作画”为开头,设计新颖,极富悬念,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浓厚,为本课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2.在本课新知的学习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简练明确,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创设了浓厚的教学氛围,学生思维活跃,创作情绪高涨。探求新知的过程,成了学生体验学习快乐和成功的过程。
  3.教师在巡视指导中,以展示“英雄卡”引导学生编写鱼的资料,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打破了以往美术课“巡视指导”环节中仅限于作业的指导,充实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编写鱼的资料,也是将自然、语文等学科知识有机渗透于美术课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大美术”的教育观。而“连年有余”知识的拓展,更是将美术活动延伸至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必然感受到更多的美术文化,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感。
  4.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引导学生以激励评价为主,但评价的要求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指导,学生语言简短,表述肤浅,加之时间短,评价的面不广,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评价的功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7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