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连荣 杨桂芝

   非正式群体是没有经过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自动组合起来共同进行活动的小群体。这种群体同班集体共同决定着班级的风气,影响着班级目标的实现。因此,班主任在致力于建设班集体的大目标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非正式群体的产生与变化,对之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溶入到班集体中,纳入教育管理的轨道。
   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因材施教
   非正式群体作为一个小集体是自然而然自觉自愿地组合起来的,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待他们要辩证地看待,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鼓励积极型,争取中间型,瓦解消极型。对积极型的群体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吸收更多的同学加入,发挥其教育、熏陶的作用,使他们为班集体所用。对中间型的群体要提高他们的价值观,帮助他们与班级更多的同学友好相处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向积极型发展。对消极型群体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深厚的感情温暖他们的心灵,消除他们在班级目标和行动上的抵触情绪,同时对违犯校规校纪的进行严肃处理。
   二、加强正面引导,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青少年学生比较看重自我价值,常常把非正式群体当成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为此,班主任在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中,要加强正面的灌输。如利用广播站、板报等形式颂扬伟大的精神和时代的风貌;利用班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个人的集体、社会的关系,明确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必须要得到集体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做好核心人物的教育引导,使其带动非正式群体向良性方向发展
   在每个非正式群体中都有一位核心人物,其他成员都团结在其周围,许多方面都受到他的影响,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是班主任引导和教育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关键。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要对核心人物的学习状况、生活习惯、优点缺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我的班上有位女同学,在一次班级班干部选举中因为没有当选上班长而对班级各项工作持消极态度。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开朗、好胜、爱好文艺,是一个小群体的核心。只要教育得法,引导有方,她会成为班级中的骨干。在一次全校艺术节中,我让她负责班级的文艺节目,她的几个伙伴都全力以赴地支持她,结果我们班的节目在艺术节中获得好成绩。通过这件事,我告诉她,人都有长处,都有不足,在和同学相处时要多看同学的优点,并分析了她没有当选的原因和她的不足。后来她当选为我班的文艺委员,积极主动地配合班长开展工作,她的伙伴也都融合到班级集体中。
   四、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班级中出现了非正式群体,说明班集体的建设中存在着不足,在班级管理中要加强对班级进行团队精神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班级整体意识,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如学校组织校内运动会,全班同学跃跃欲试,我在班级中鼓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要求他们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使他们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运动会,更重要的是能为集体争得荣誉。在军训、演讲等活动中,同学们付出了汗水,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每个人都应为班级做出贡献。
   (二)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一个班集体有了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能够助长和发扬进步和健康的因素,克服和纠正消极和错误的东西,能把班上的坏现象和不良思想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班主任在工作中运用黑板报、墙报等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树立典型,发挥班干部的骨干力量,使班级中好事人人夸,坏事有人抓,从而使非正式群体成员认识到班级集体的力量,认识到违反学校规范会受到强烈的群体压力,甚至受到孤立或被群体抛弃。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激发他们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开展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活动吸引非正式群体向班集体靠拢。根据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如组织兴趣小组、辩论赛等活动,给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各种非正式群体如喜爱音乐、体育、文学等小群体显示出各自的特长,让他们在努力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作为班级正式群体中一员的快乐。
   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网络
   做好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班级或学校是不够的。班主任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冲破校园的限制,向社会渗透,建立新的教育网络。除了传统的家访、家长会外,在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的条件下,建立班级学生、家长联系网络卡片,记载家长姓名、电话、手机号码甚至于邮箱,用最快捷的联络方式,建立沟通渠道,方便班主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深层沟通。不仅如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向家长展示学生的特长,指导家长认识到孩子的优势,向家长灌输教育孩子的方法,真正做到学校、班主任、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非正式群体向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第七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8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