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艳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我们可以先引着学生去发现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去提出问题、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引导并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对策。在语文阅读课中,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的规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提问情景:
   1、就课题提出问题
   针对文章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文章的题目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忽略,对题目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在没有阅读之前对文章的内容有所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2、就文中的插图提出问题
   现行的教科书图文并茂,插图形象直观,对学生理解课文有莫大的帮助。关注插图也应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插图,善于思考插图,并能从插图中发现问题。
   3、就词语提出问题
   自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4、就句子进行提问
   这样做所涉及的内容比较集中,学生思考的领域小。阅读内容减少以后,学生的精力比较集中,关注点比较明确,学生能够提出一些较复杂的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突破点领会全文。但这种做法整体感比较差,提问的界面比较少,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5、就一段话进行提问
   以一个自然段或者是逻辑段为单位进行提问,问题的数量较就句子提问多出许多,一边提出一边理解,对课文的理解也比较透彻。
   6、就全文进行提问
   针对一篇文章来提出问题,问题比较全面,也可以集中问题对学习作出整体理解,省时高效。但学生提出的问题容易多而且琐碎。
   7、分类进行提问
   如先说词语,再说内容。比如先让学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分两部进行提问,第一部就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这一步主要是对语言表面的最基本的含义的理解。第二部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是要求在对文章进一步的理解基础之上做出回应。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的提问内容,基本可以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中,第一课时先扫除一些“拦路虎”,并且将一些思考性比较强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待下一节课进行解决。
   这几种提问的方法各有优缺点,“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在学习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随机进行选取,有时可以是几种方法混合运用。
   在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后,就要着重针对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个问题的“主峰”进行突破,也就是说抓住重点句、段的学习来带动全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最后达到对全文的理解。
  我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应具有以下特征:
   1、探究型:他指向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需要合作和交流的群体支持,往往要经过反复推敲、研究,而非轻易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它能增强学生思维活动的力度,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和探究。
   2、涵盖性:是课堂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涵盖本课若干知识点、小问题,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题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形成了教学中学习活动的主线。
   3、开放性:主要是指问题的结论是开放的,因此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也是开放的。这样的问题能够鼓励学生多层面分析、多角度思考、多渠道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4、挑战性:可以引发学生争辩,生成思维碰撞的问题。由于答案的不唯一,具有较强的不确定因素,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是多样的,能够挑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在智能,因此,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最能激活思维,激发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实,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个人也认为但凡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属于他个人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老师一定要积极的进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针对重点句、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定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教师的提问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减少事实性的问题,即“是什么”的问题;
   (2)要提出有争议的问题,以利于思维的展开与深化;
   (3)提出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4)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和理解的水平;
   (5)在教学中,不提无价值的、随意性的问题,如“对不对”“同意不同
  意”“谁同意”一类的问题;
   (6)提问要具体、问题要明确,消除指向不明的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是参与者――参与其中,求得师生共同发展;教师是组织者――规划组织,逐步推进;教师是引导者――适时适度的引导,把握研究的方向和进程;教师是参谋者――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供学生选择;教师是研究者――总结经验,收获成果,与学生共享研究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52小学 新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0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