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淑钧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1、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懂就问,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2、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规范语言表达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从何疑起?怎样疑?学是核心,导是关键。学生要学会质疑,关键是要把握正确的思维角度,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围绕课题质疑,从遣词造句方面质疑,从对文章的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质疑等等,还可以针对“似懂非懂”处进行质疑,越是这些觉得没有疑问的地方,往往越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枢纽。
   3、适时点拨,适当存疑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质疑,是学生个性的、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是学生对文本问题的发现、批判和修正。在教学中,通常还可采用设问、制造悬念、演示、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寻找出疑点,大胆质疑。
   案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而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师:面对这个特写镜头,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盘旋吗?
   生1:聋哑人画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
   生2:既然他是聋哑人,别人就很难跟他交流,为什么他的画技还这么高超?
   师:聋哑人学画肯定比常人要难得多,这的确是个问题。
   生3:我想知道,这个聋哑青年技术那么高超,那他画画到底学了几年呢?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还有问题吗?
   生4:他画雨的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困难,不知道他是怎样克服的?
   生5:他为什么那么爱画金鱼呢?他是怎么记住金鱼的每个部位的?
   师:这些问题让我们对这个特写镜头的思考变得更加细致,也更加深刻了,是吧?其实,你们问了这么多,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是吗?
   王老师组织学生读中质疑,与学生们在互动中一步步沟通,点拨,归纳,提升,实际上,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问题叙述清楚,教师要适时点拨,适当补充完善学生的质疑。因为准确的叙述展开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清楚了这些过程,离问题的解决也就不远了。
   教师的回答把学生的“疑”一下子消除了,那是不利于他们积极思维的。教师对待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论在何种情形下,均要以“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最高宗旨。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方面,而不是仅仅放在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4、充分发挥教学机智
   在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有时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时是在一种突发情况下出现的,这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文本、自我的多重对话中,将教学巧妙引渡到一种师生共同获得向善、求知、审美的高峰体验的智慧。
   有一位美国教师芭芭拉在执教《珊瑚岛》,课堂上正讨论主人公所遇到的问题,这时,有一个叫杰西卡的学生突然举手问道:“如果我被困在加勒比的一个小岛上,我可能活下来吗?”这个问题与课文无关,但是老师却把它交回给学生“杰西卡能生存吗?”这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最后,芭芭拉说:“好啦,我们已经讨论了杰西卡被困在小岛上,以及她是否能幸存。这和本书有什么关系?”学生马上明白“课文主人公也被困在了岛上。”老师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课本上。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质疑在教师的意料之外,芭芭拉老师做得非常好!首先,她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该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教学机智。学生的质疑虽然打破了原先设定的教学顺序,但是,教师巧妙地把学生的质疑“再抛回”给学生,引导学生体会钱谷融、鲁枢元在《文艺心理学》中提到的“人差”,即“由于观察事物的视角、出发点不同,或者观察时的心境不同,会存在一定的‘人差’”,通过同化或顺应等内部过程,唤起或开拓沉睡的情感体验,积极地实现知识的建构。这样,课堂呈现了一种很好的动态生成,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这实际上与我们的新课标中提到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致的。
  
   二、重视对质疑的评价――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并不像把预先最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脆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也就注定了评价没有统一的模式。对于那些提出了有关课文宏旨,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发展智力有较大价值的关键性的问题,要着重表扬这个问题“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有时个别学生提出来的明知故问的问题,教师要在肯定其发言积极的同时,委婉但明确地告诉他不该这么做,这样能帮助他提高发言的质量。又如,对有些学生提出来的稀奇古怪的问题,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以免引起哄笑,挫伤其积极性。对于那些较少参与,质疑能力尚不高的学生,应注重对其主动态度的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以进行生生评价,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有助于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小学 广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0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