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三大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谷乾 李华帅

  摘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半成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此时的教育至关重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此时青少年教育的三大要素,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构成了此时青少年教育的完整体系。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家庭的抚育、培养和教育下获得发展的。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家庭教育贯穿了人生的全过程,属于一种终身性教育。学校教育是规则性教育,以理性的力量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就。是学习遵守制度规则的教育手段。社会教育是感性和理性兼具的一种教育手段,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社会 青少年 德育教育
  
  我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个整体。要想使青少年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需要三方面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以形成合力。当前,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条件下,保证新一代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家庭教育应该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这和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或其他年长者,运用家庭教育资源对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教育和影响,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人成材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家长通过各种教育资源,或言传身受,或耳提面命,给予子女一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父母富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受到强烈的挑战,个性化的意识在学生的心中逐步建立。所以,此时父母应该更多的通过身教影响学生,避免长篇大论的思想工作,应以平等的意识给予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来认识世界的空间。
  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在我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普遍采用了班级授课制,所以青少年是在集体中共同获得成长的,而其价值观的形成也必然离不开教师与同学的影响。虽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付出心血,但是,不可能像父母一样全部的教育只投射向某一个学生。所以在集体中理性的规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青少年学习规则的基础,是青少年逐步成长之后适应社会规则的前提。同时,班级授课制使青少年能够从同学身上获得很多知识,知识来源的多元性必将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班级这个集体中学生初步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这对于青少年来讲,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三、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保证。
  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社会教育虽然不是他们所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教育内容,但是社会教育在方方面面都青少年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是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中也在糅合社会教育的因素。社会要求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分发展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广泛培养其特殊才能,因此,社会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也其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广泛应用,青少年不可能不接受社会的影响。每年的热点事件总是会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而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舆论中逐步拥有了自己价值判断。比如说当年的马加爵事件就使得整个教育界反思自己的学校教育,而学生也在这种教育反思中明晰了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意义。还有著名的彭宇案也会使学生们重新考量道德的定义。可以说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检验自身正在形成的价值观的试金石,它是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青少年教育的三大支柱,它们不仅在空间上互为补充,而且在教育方式上也相辅相成。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是理性教育和规则教育的主要针对,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保证,它既有学校规则的再现,也有社会潜规则的体现,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坐标系。
  参考文献:
  1、古人伏,德育的变革与变革中的德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1
  2、《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郭昭第,家庭德育面临问题[1]德育教育研究1997.(1)
  4、《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湖南日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6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