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发明创造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焦自花

  中小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任务,中学侧重于分科教学,小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而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发明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学素质,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据了解,山东省章丘四中,这方面的教育就搞得有声有色,效果显著。我是从事小学教学的,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尝试和体会。
  苏霍姆林期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的教育认识。我在教学中体会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开发学生创造灵感的因素,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在教学中开展发明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好多可籍利用的素材和空间。
  这方面的探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环境,引导学生发现
  
  硕大的书包、沉闷的课堂、繁重的作业、紧张的考试等传统教育方式,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的思维因焦虑而“短路”,还有什么创造动机?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也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忧虑的世界里,自由寻觅事物的奥妙,触发思维的灵感,感受探索的乐趣,增强创造的意识。
  我经常主动和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在自信和向往中不断增强发现的欲望;课余时间带学生到大自然中、社会中去发现;带领学生向其他学校的同学学习,了解他们的发现,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还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参观参赛的作品,从伙伴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和鼓励。
  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哪怕是幼稚的认识,呵护他们的点滴的创造性火花,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哪怕是错误的甚至荒唐的问题。
  例如学习《各式各样的动物》时,有个叫王少飞的学生问:“老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黑熊那样把营养贮藏在脚底,饿了舔一舔就行了。”当时,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都哈哈大笑。这些问题看起来的确很荒唐。可是,我了解我的学生,我有我自己的既定教育策略。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问题提的很有意思,这说明你在思考。这是你的独特之处,你要继续思考下去,不要怕别人笑话你。”为了发挥他的创造想象与才能,每次黑板报、橱窗展览,我都让他设计草稿。他的设计乍看很平常,但细看总会有些创意。我每每给与他很大的鼓励,从而养成了这个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启发大胆想象,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寻常、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像伽利略一样大胆质疑,用怀疑的眼光、发现的眼光提出问题。如“杞人忧天”,本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具有讽刺意义。运用逆向思维法,便可从中演化出:宇宙变化莫测,每颗星星都有其生存的极限,都有遭遇不测的可能,再加上地球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生存已成为极为严重的问题,杞人极有远见,忧得有理。
  一个秋天的早晨,我拣了几片火红的樱花树叶,然后用实物投影仪投到屏幕上。学生眼睛都亮了,惊呼:“真美啊!”
  “那你们说说由这片树叶能想到什么?”
  学生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像一群快活的小麻雀,思维被激活了。他们通过想象,提及了“树木的头发”“北京的香山”“鲜艳的红旗”“西班牙斗牛士”“日本的三菱汽车”“起舞的蝴蝶”“树的衣服”“小蚂蚁周游世界的小船”等十几种事物。
  创造性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康德认为,“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功能”。我注意在生活中随手捕捉可利用的资源,去设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发学生的想象。并适时地点播,把学生的想象引向深入。一般地,我不刻意去追究发言内容的错误,顺其所思,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三、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尝试解决问题
  
  只发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拿到班里讨论,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班里有个叫乔峰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到马路工人把垃圾和沙土一起扫到抄子里倒进垃圾厢,感到路边树下的土会越来越薄,不利于树木生长。他便着急地去问工人能不能把土和沙子留下,并解释说大树是需要沙土的,城市里的沙土很珍贵。从这件事受到启发,从那时起,他就想搞个发明,怎样让垃圾与沙土分离。后来,从漏水的抄子底面有孔,水可以漏下来,想到如果孔再多一些、小一些,那么沙土不也可以漏下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我表扬他想的好。但这些漏下来的东西放在哪里呢?处理不好会显得更脏的。我启发他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还要多出去看看。后来他帮奶奶倒炉灰,突然灵机一动,抄子可以像炉子一样按个抽屉啊。就这样,他发明了多功能分离式抄子,并做了成品。他的作品在市里、省里都获了一等奖,并参加了第四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作品展览会。
  有个叫王少飞的学生,跟爸爸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看见观众磕完瓜子,把瓜子皮随手扔在地上,很不卫生。他就想如果有个装瓜子皮的东西,人们就不会乱扔了;从家里带个包,那多不方便啊;另外再买个袋,那不多花钱吗?怎么办呢?他突发奇想:瓜子袋有两个兜,一个装瓜子,一个装瓜子皮,中间一个舌头可以做两个袋的盖。想完了自己觉得挺美。第二天把想法告诉了我。我很欣赏他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当场表扬了他,并商量定名为“环保瓜子袋”。回家后马上动手,用了一个星期天就做好了。他的发明在学校得了一等奖,在市里又得了一等奖,并推荐到省里参赛。
  
  四、上好发明创造课,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
  
  发明创造课怎么上?如何让学生掌握发明的基本方法呢?刚上发明创造课时,学生大多以为发明创造是大科学家的事。于是我告诉他们爱迪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是个发明家,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可他是怎么发明的呢?原来,爱迪生是利用已有的发明技术,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产生一种新技术。比如电灯的发明。1845年,J.W.斯塔尔首先获得了电灯的发明专利。爱迪生在研究了斯塔尔电灯的种种缺陷后,经过1600多种材料的实验,最终发明出实用性很强的碳丝白炽灯。爱迪生采用的方法叫“专利利用创造法”。与此相类似的还有16种方法,如主体附加法、异类组合法、移植创造法,等等。
  成功也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如果有了一次成功经验之后,就会看到自己的实力,进而信心大增。我在举例的时候,有意识地选取那些身边的、价值不很高的发明实例,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发明并不复杂,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尽管学生的发明大多实用性不强,更谈不上投入生产。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打开思路,建立创新思维方式,找到自信。
  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当代青少年建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都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在中小学开展发明创造教育,是培养国民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我们应做更多的探索,开展好这项教育。
  (作者单位:日照市新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32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