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一个“善变”的语文教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有春

  今年年初听过一节公开课,讲的是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位老师在讲课文主旨的时候,大讲“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下面的学生听得一脸疑惑,听课老师也是听得索然无味。对于这篇文章主旨的理解,如果在二十年前就这样理解,谁也不能多说些什么,而现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就应该换一个视角来看,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毕竟时代变了,学生也变了。
  三尺讲台,一本教科书,一本备课笔记,一套再熟悉不过的讲课方式。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这就是多年不变的教学生活。而现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本、新的学生,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做一个“善变”的语文教师。
  一、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善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设计
  我们在上课前,都会提前备课,提前进行教学设计。但往往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的表现发现我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不可行,那我们就需要变化。
  在上完初一第五单元的全部课程之后,想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总结学习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第一个班级,我直接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是讲了大半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懂得如何按照我说的总结所学知识。
  下了课,我进行了反省:学生为什么不能按照我所说的总结知识呢?原因应该是他们还不懂“思维导图”为何物。于是我决定变化我的教学设计。
  在另一个班级,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倒地的形状,让学生来说这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学生有的说这是一棵倒了的树,有的说是一棵西瓜。我引导他们说:“不管它是一棵树还是一棵西瓜,它都有一个根。”然后我联系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总结归纳单元知识。单元的话题就如同这个根,然后每一课是树上的一个枝,每一课里的字词和段落等犹如树枝上的枝条和果实。如果你把这样的树画了出来,那么就等于把本单元的知识用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西瓜也是这样,它有根,也有蔓,最后是果实。说到这里,学生都明白了,一看时间才用了十二分钟,下面的三十多分钟时间就可以交给学生了。
  二、根据不同的学生,善于改变教师的教学内容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仅认识到人的差别,而且也实践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他说的:“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了如指掌,而且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常有不同的回答。
  时代变了,学生变了,你不换教学内容能行吗?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爱学生,我们的教育就要因材施教,要根据教学对象改变教学内容。
  三、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时代的变化,善于改变教师讲课的方式
  网上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他之所以被称为最牛,我们一块看一下他的语录:
  ●秦始皇一开始还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脸刷牙之后看600斤奏章。别怕,当时奏章是写在竹简上的,要是看纸的,600斤能看死他。他让下人在寝宫里搁一个秤,每天秤约600斤,不看完不休息,累得手都翻不动竹简了,拿绸布条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因为太累了!
  ●这个战国七雄一开始还不是就这7个国家,当时一共20多个国家都觊觎霸主地位,历经战火洗礼,这前20强大浪淘沙地一番海选PK之后,基本上就剩下燕、齐、楚、秦,赵、魏、韩,7位选手继续死磕了。
  (摘自《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上海锦绣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这就是被称为“麻辣烫”式的讲课方式,就是这样的讲课方式吸引了众多学生爱上他的课,而且他的课在《百家讲坛》也是备受追捧。我们的讲课方式也应该时常改一改,毕竟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书育人”及爱的宗旨不变,时常变换一下教育形式和内容,我们的语文课就会有创新,就会被更多的学生欢迎。
  (作者单位 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镇夏甸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6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