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数学生活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成美 蔡武进

  摘 要:人类“结绳计数”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自主学习,习得能力。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模拟生活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好多数学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枯燥无味的。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题意,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孩子们根据题意,模拟生活场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就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描述并让学生加以表演。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2个乘客,到站后下去了3个,又上来了2个,现在车上有几个乘客?”来解决“12-3+2”,通过情景描述,学生很容易地就列出了算式并掌握了计算过程。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做这样一题,“37个同学要到郊外野营,一辆车限乘7人(不包括司机),问至少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列出算式37÷7=5(辆)……2(人)后,有的认为要租5辆,还有的认为要租6辆。这时我让37个学生模拟坐车去郊游的场景,7个人一辆车,走了五辆车以后,还剩下2个同学,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下子都毛塞顿开,都大声回答“至少需要租6辆车。”通过模拟生活场景,不仅容易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而且印象很深刻。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它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我们要努力挖掘现实生活的“数学因子”,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自然地、适时地引入数学课堂;二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时,应该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有效地实现“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例如教学“认位置”,我先是设计了一个“指鼻子”游戏,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以眼前的教室为情境,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加强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生活的乐趣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盐、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沙等给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又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工厂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制成统计图表,并分析调查结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测算各家客厅面积与铺地砖块数,进一步认识长正方形面积与比例知识,等等。
  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班上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高矮的比较,学习用品之间的长短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家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物,并制出平面图。在烟台地图上找出我们莱山区所在的位置,并说说其东西南北各是哪个县市区等等。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创造的舞台,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40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