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利用语文教材中的音乐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丽君

   摘要:本文通过认识汉语声韵美的构成规律,探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美质,利用语言的音乐性,创造条件借助音乐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形成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关键词:语文教材;音乐美;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5-02
  
   语文课程改革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①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列夫・托尔斯泰曾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成为可能。”②可见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质,利用语言的音乐性,借助音乐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要利用语文教材中的音乐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就要了解汉语音韵美的特性。
  一、汉语声韵美的构成规律
  汉语言文字是凝滞的音乐。每当我们诵读一篇篇好文章时,就会觉得抑扬有致、流畅自如,在听觉上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真是“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③正如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所说:“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④其实,这就是汉语音乐美的表现。
  1.词句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汉语自身具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我们的教材在选材中注意了各种不同声调的搭配,平仄相间,将会使一篇文章有起有伏,似音乐中不同的音符组成的旋律一般流畅优美,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溪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平仄、韵脚规整,整首诗28个字如音乐中七个音符交错,高低变化,朗诵时拿起腔调,使整首诗抑扬顿挫,节奏优美。
  2.押韵的回旋美。汉诗在语音形式上的重要标志是押韵,押韵是使语音产生韵律节奏的又一重要手段之一,它使句子之间形成了同色音与异色音相间的回环往复。由于汉语音节的韵尾没有清音,而是由元音或浊鼻音“n,ng”充当,所以汉语押韵句读起来分外和谐悦耳。恰当的用韵,可以使语音读起来音韵回环、余韵缭绕,韵味无穷,而且便于传诵和记忆。
  3.语调的旋律美。我们的教材所选的篇目在遣词造句中都很讲究音节的配合、语调的协调,不管是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还是语调的停延、轻重、缓急、抑扬等,都很讲究音节的匀称和谐美,使文本的语言色彩形成了优美的旋律。
  4.叠音的和声美。通过叠音、叠韵、双声来构词组句,形成和声美,是汉语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汉语词汇和语法的特有现象。如《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中“参差、窈窕、辗转”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旋律和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音乐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形成美的心灵、美的人性。教学中,我们就要利用汉语自身具有的种种音乐美,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根据课文的音乐节奏美,借助朗读教学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美。审美教育是以情的感染为主要特征的,而诵读的特点就是“以声传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作品都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爱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学时,有目的的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尤其根据语言的节奏美,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触摸到文章的灵魂,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吸引,进入美的境界,体验美的情趣,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
  例如《春》这篇课文,是体现语言音乐美的典范之一。作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如同一首交响乐的四个乐章一般,将春天的美从各个角度展示给大家。嫩嫩的绿草地上,无忧无虑的儿童在欢快的嬉戏;果树似美女般展示自己柔美的腰身和脸蛋;在春风中,鸟儿歌唱,短笛声声;细雨中的温馨和浪漫……这一幅幅画面就像一个个乐章,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却体会到了一样的自然之美。如何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文本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悟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美,从而受到催人奋进的教育?教学时,我先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示范,让学生倾听教师的范读,自然而然地和作品产生共鸣,接着教师进行朗读技巧的点拨,最后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和表现文本语言的音乐美,并受到教育。
  2.利用音乐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入到作品中,体会到文章中的旋律美,体会自然美,人文景观美,社会生活美。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很早就为人们所知。荀子在《乐论》中指出:“声乐入也深,其化人也速。”⑤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来感染人,影响人。
  我们的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实施美育要注意挖掘教材美质,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其中有描写大自然景色,抒发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的,如《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等。有的描写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如《背影》、《我儿子一家》、《藤野先生》等。有塑造出人物形象,树立楷模榜样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纪念白求恩》等。抓住这些美质,再利用音乐手段如配乐朗诵,创设情境,进行美育,其效果更佳。
  在教《背影》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伴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创设情境,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后采取边放音乐边示范朗诵的方法,学生从深情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力量,进而会更深刻的体会到父亲这一高大的形象。
  3.分析文章的整体情感、风格,采用与其同风格的具有音乐节奏、情感的语言来分析文章内容,使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情感及内容,受到美的熏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优美性,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清晰、具有情感性而且语速适中,再加以合适的手势、表情,更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轻快地自然地领会课文内容。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老师在讲授时,应仔细揣摩此文的风格,了解它的情感意境,然后在课堂上配以同风格的调来讲述。如一篇欢快的文章,节奏鲜明,风格跳跃,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如果阴着脸,语调低沉,与课文所创设的意境背道而驰,这样就不能调动学生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去,那这堂课的成绩就大打折扣了。例如《乡愁》这首诗,是由台湾侨胞余光中先生的杰作。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用四个时间序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是诗人一生浓浓的乡愁。四个比喻“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更是都显示了诗人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教师如果把握住了诗的感情基调,在讲课过程中,以“乡愁”为主题,引用古往今来的思乡名句,甚至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创设意境,再配以感情朗读,一定会使学生对此诗有更深的理解。
  4.整个教学过程也具有音乐美。然音乐与语言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那么在整个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师与学生看成一个“乐队”。其中,教师作为“指挥”,在“乐队”中起着主导作用。他要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乐谱”,也就是教材,而且要做到对“乐谱”的节奏、旋律、意境、风格等把握准确,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读“谱”,学习。学生是整个乐队的主体。有人说,学生课堂上叽哩呱啦的读书声好似一部交响乐,我认为倒不如说是在唱一部大合唱。要唱好这部大合唱,首先要熟悉“乐谱”――教材。在熟悉“乐谱”的基础上,指挥要再引导“乐手”们深入到“乐谱”中,运用各种手段,以致“乐手”们将自己融入到作者所创设的意境里,完全体会到了乐曲的美质所在。然后再在“指挥”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去创造美,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
  在整个演唱(教学)过程中,唱,也就是朗读,应是达到审美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形式之一。“指挥”应在指导学生“唱”的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在提高“合唱水平”,即朗读技巧的同时,培养语感,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另外,利用朗读培养学生语感,也可采用大合唱的各种形式。如齐唱(齐读)、分唱(分读)、领唱(领读)、轮唱(轮读)等。这样会使课堂形式多样化,并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组织教学的时,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美质,利用语言的音乐性,创造条件借助音乐手段,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接受文章情感陶冶时,形成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注释:
  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S].
  ②[俄]列夫・托尔斯泰话语[M].
  ③刘勰.文心雕龙・声律[M].
  ④明代.谢榛.四溟诗话[M].
  ⑤荀子.乐论[M].
  参考文献:
  [1]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凤云.声转似振玉,辞靡如贯珠[J].阅读与写作,2005,(7).
  [4]刘勰.文心雕龙・声律[M].
   作者简介:邹丽君,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从事幼儿教师口语、阅读与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98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