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教 我学 我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鲁新云

  【摘 要】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以儿童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生活中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让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关键词】生活数学 联系 数学化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感受日常生活 “数学化”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创设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景:出示三辆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椭圆形及圆形做成轮子的汽车图片,问学生图上的汽车漂亮吗?喜欢哪一种?学生的答案是喜欢圆形的车轮。问及为什么不喜欢正方形、椭圆形的轮子时,他们说这样的汽车虽然颜色很好看,形状很奇特,但它们的轮子不好转,转起来也非常地慢,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而圆形的车轮行驶得最快,这样的汽车才是最实用的。接着演示了三辆汽车的行驶过程,让学生感受了圆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直接导出了课题。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到学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二、注重情境创设 “生活化”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拥有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上一次观摩黄爱华老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黄老师一开始上课就说自己昨天晚上喝了一瓶酒没有醉,让大家猜猜他到底喝了什么酒?以此引发学生想知道结果的兴趣,黄老师也介绍了三种酒并从酒的度数里面引出了百分数。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加强练习训练 “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的问题,比如教学《统计》之后,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可以让他们调查各种自己想调查的数据,再进行统计、整理、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例如以前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王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她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她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时,就要能够举一反三,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品一.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探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309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