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小娟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让生活情境融入课堂,让学生有趣并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使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质量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向学生传授了多少死板的知识与本领,而在于如何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挖掘学生多元的智慧与才能。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适合他们探索与追求的未知的路。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让生活情境融入课堂,让学生有趣并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使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这是有效课堂的精髓。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重视情境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充分把握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沟通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情境创设应目标明确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习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所以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应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做详细调查,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2.情境创设应科学合理
  创设了情境就不要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为了要他们做题而编的故事。这样不仅欺骗了学生的情感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间去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创设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情境。
  3.情境创设应符合年龄特征
  教学情境的形式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试验情境、竞争情境等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合理安排环节,优化课堂结构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是重视趣味性,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探索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课堂结构的合理实施应是建立在学生的这种渴望学习的天性上的。
  三、构建和谐师生,实现有效教学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构建这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呢?
  1.要改变传统的师道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3.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学质量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实践后,再不断地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客服被动性、盲目性。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2011年,1-2期。
  2.《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1年,1期。
  3.刘建新 郑学志 编著 《班主任工作的55个“鬼点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02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