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四重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建群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本文从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出发,运用“创设问题、营造氛围、照顾全面、联系实际”四方面的策略,阐述探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显性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8-02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曾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正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尝试对各种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它正逐渐成为各学科广泛运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问题或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即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创设问题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提出问题,下面就这两种方式做一比较分析,具体内容见下表。
  从上表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为了达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应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即由教师提出目标,由学生自主练习并发现或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根据问题给予提供帮助,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从而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之间互相比较“谁扔得远?”,进而顺势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将球扔得远?”,然后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其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各抒已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最后教师对各小组探讨的结果进行评比:看哪组学生对“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悟”得透,进行动作展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有利于加强动作的领悟与巩固。
  二、营造氛围,引诱学生参与探究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积极的情感是人们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带进”、“三允许”、“两适当”。“四带进”,即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三允许”,即课堂中允许学生想——哪怕是异想天开;允许说——哪怕是不着边际;允许做——只要不是恶作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学生的各种感受,在此基础上,通过“两适当”:适当鼓励和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动作方式,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比如,在教学各种姿势起跑时,让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姿势起跑,学生兴致勃勃,兴致高涨。这时教师可以针对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我们的各种起跑练习中最关键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尝试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调动起来。这样做,就为学生的独立和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使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照顾全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探究为主要活动。对于一部分学习被动、依赖性强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处于“不学习状态”,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体育课堂教学也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开端。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活动时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会提问。如在教学一堂滚翻组合的练习课上,在组合内容的环节上,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尝试练习组合的内容,再由小组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滚翻组合是否合理,再进行完善。最后通过各小组的展示,选出大家公认的组合得最好的内容,全班进行练习。这种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求知欲和求学热情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以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须围绕主题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进行探索,启发他们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给予肯定,长此以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大幅提升。
  四、联系实际,引领学生学以致用
  “社会处处皆体育,生活处处用体育”。只有把课内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才能把知识和技能真正内化,从而实现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双向通。例如,在跳绳教学中。教会学生几种跳绳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创造更多的跳法和玩法:如“爬楼梯”、“洗衣服”、“双飞”……有的学生会把绳子打结后,用来投绳、“打靶”;有的学生把绳当“蛇”玩,进行踩“蛇头”、“套圈”、“赶马车”“跳转盘”等多种练习法,将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动作编排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体育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体育。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观念普遍有了新的认识,这对我们体育课的教学来说也是一个有利的时机,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余锻炼,通过学校体育节、家庭体育锻炼、社区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日常体育运动中去,让学生把体育精神带向家庭、社会。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安东尼·罗宾说过:“人的潜能如一座开发的金矿,蕴藏无比,价值无比。”我们的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我们坚持以“自主探究”为学习途径,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探究潜能必将得以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必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福建出版社,1995。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13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