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进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力

  所谓品德不良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社会行为规范,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其中包括学困生和部分失足生。在学校尽管品德不良的学生是极少数,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坏影响。矫正他们的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关系到这部分学生自身的成长,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分析问题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的形成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矫正其不良道德行为,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青少年品行不良问题的形成原因
  1.家庭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独生子女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协作、团结、集体主义意识,成为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少数家长出口脏话,行为粗鲁;或作风不正,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 (2)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很多恶习。(3)单亲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都给孩子造成心灵的严重创伤。
  2.学校的德育措施不利。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1)一些学校放松或忽视德育,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对德育的认识不足使之严重失衡,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2)个别教师不能为人师表,不重视师德修养。有的教师不关心尊重学生,唯我至上。对学习落后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 讽刺挖苦,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也存在不利于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1)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进取、不愿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铤而走险。在道德观念上, 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导致社会责任感削弱,集体主义精神丧失。(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3)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二、青少年品行不良问题的转化策略
  1.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1)舆论导向反面影响少一点,正面教育应多一点。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灵活真实了,就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荣辱观、价值观,减少对中学生耳濡目染。反之就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反面教材,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起到不良的诱导作用。(2)国家应依法治理文化环境,加强执法力度。要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淫秽出版物等,教育学生不进“三厅一社一吧”,为中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
  2.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1)学校的德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如果否认这些客观存在,德育工作显得苍白无力,就会无的放矢。立足现实,并不是说现实都是对的,而是要高于现实,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广大青少年。(2)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实施德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常规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面向广大团员和积极分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要抓住这部分积极向上的力量去从正面带动影响其他同学;实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校外辅导员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一些社会上的英模人物、来给学生做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促进德育工作。(3)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中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质。(4)坚持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能力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3.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1)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2)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交往等,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缩短代沟。(3)社会、学校开办家长培训学校,共同研讨青少年教育问题。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或采取家长例会制度,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实行教育联系卡,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通过密切配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总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配合,齐心合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54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