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歪理大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峰

  某校为了研究如何提升教学成绩,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这本应该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次教研活动上大家却议出了好多“歪理”——
  歪理一 农村学生智商差
  有老师是大有教学经验的“老手”,根据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智力走势”,他发现这样一个“命题”——学生智力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这一“命题”立即获得了很多人的同感。学生智力表现为什么越来越差?有教师这样认为:我们是农村学校,招收的都是农家子弟,他们的父母为什么生活在农村?因为智商低,智商高的农村人都进了城,孩子也跟着进城读书了,所以剩下的都是低智商的孩子,当然越来越差……大家一琢磨,是这么回事。于是“学生越来越差,是因其家长的智商低遗传的结果”的说法成为“真理”。
  这是真理吗?显然是歪理。教师认可这样的歪理,说明他们的专业水准和科学精神都降到了冰点以下。希望老师走出“血统论”的认知泥潭,以科学的心态和方法分析学生“越来越差”的原因。其实学生并非是越来越差,而是现行教材的难度正在悄悄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加合理,但是有老师却还抱着旧有的教学标准来要求学生,所以才感觉学生学习状况越来越差的。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并非是越来越差,而是越来越好——教师如果能站在“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成长结果,就不会得出“越来越差”的结论,更不会得出“因智商遗传而造就”的歪理。
  歪理二 不教不管才会好
  有位老师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出了浑身解数,脑力和体力都用了不少,但是教学成绩却不怎么高。这位老师没有怀疑自己的教学操作是不是有问题,而是说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老师经常生病,常常不能给学生正常上课,学生听老师讲课少,上自习课多,做练习多。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居然不是最差的,这说明老师教学生不必“费心出力”,而是“不教不管”才好。此故事的寓意立即被好多教师所认可,都觉得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不用再费心劳神了,还是“吊儿郎当”些的好。当然自己轻松,学生可不能放松,练习题那是一个接一个地做, 考卷是一张接一张地练!小考周周有,大考三六九。
  “对学生不教不管,成绩照旧不会很差”这明显是歪理,而且是“邪说”。这样的歪理邪说会消磨掉教师的责任感,渐渐会从一个负责任的人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而且也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不能苦了学生,乐了自己。而应是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至少与学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如果老师能正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失误,并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进程,那么一定会寻找到改善教学的新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能,事半功倍。有了端正的教学态度,高超的教学技巧,就绝不会消极地得出“教不如不教”的歪理。
  歪理三 获利才是硬道理
  在减负的状态下,学生书包里的各种习题集少了,老师平时可以给学生加大作业量的“资料”少了。看到学生们做完了课本上的题目就“闲来无事”的样子,有老师心里很“着急”——这还了得,没有各种资料,就无法加大练习力度,学生的清闲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如何提升成绩?得想个办法让学生将这些空闲时间利用起来。想什么办法?给学生订一些资料呀,关键是给学生订了资料之后,“资料贩子”还会弄些“好处费”返回来。一听说有“好处费”,大家立即来了劲头,教研活动渐渐变成了“经济论坛”。嗯,经过群策群力,学生家长“自愿”订资料的问题解决了,赚回扣的出路也有了。获利才是硬道理!教研活动不搞教研,竟然弄出些“生意经”,看来老师们的心思真是走错门路了。
  “多订资料可以提高成绩”看起来是教研活动研讨所得的“真经”,实则为逐小利而暗议的“歪理”。如果老师的心灵被金钱所缚,那么教育真的就会变成一个“市场”,并且会成为一个十分混乱的“市场”。当教师背离为师的本义,堕落为惟利是图的商人,教育的品质也大大地变味了!这样的教师不仅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反而可能得到指责与鄙视。
  (作者单位:山东莒南县路镇一中 )
  责任编辑 萧 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96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