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企业调研,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形成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3【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01-02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改革的基础。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是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依据市场需求深化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定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及人才需求状况
  1、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速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封闭式、“大而全”的企业特征,我国大部分企业均设有模具车间,处于本厂的配套地位。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各行各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对模具的需求量加大。一般模具国内可以自行制造,但很多大型复杂、精密和长寿命的多工位级进模大型精密塑料模复杂压铸模和汽车覆盖件模等仍需依靠进口,近年来模具进口量已超过国内生产的商品模具的总销售量。为了适应市场对模具制造的短交货期、高精度、低成本的迫切要求,模具业将有如下发展趋势:(1)愈来愈高的模具精度;(2)模具日趋大型化;(3)扩大应用热流道技术;(4)进一步发展多功能复合模具;(5)增大塑料模具比例;(6)日渐推广应用模具标准化;(7)大力发展快速制造模具。
  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给模具人才培养、培训单位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针对行业的职业技术教育。怎样培养出适应我国模具工业发展“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院校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2、模具人才的需求状况。
  加入WTO后,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中国成为世界的大工厂,特别是深圳及“珠三角”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塑胶、电子、玩具等行业都在全国占据重要工业比重,这些行业的企业大都设立工模部。来自南方日报的报道称:东莞市目前至少紧缺3000名高级模具人才,深圳商报在2004年5月13日也刊出了题为《关内企业关外“抢”模具师傅 深圳市急缺制造业人才》的文章。由此可见,模具人才的紧缺状况。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技能模具人才的培养中应该大有可为。
  二、依据市场需求,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综合职业能力体系
  1、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建设、体现专业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下移,面向基层一线的需要,培养在模具行业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或管理人才。
  2、根据模具行业的人才需求,确定本专业职业岗位群。
  职业岗位群是针对某一专业,所能从事的相关职业岗位的一个总称。对同一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它所从事的岗位群是会随着科技进步或其它外围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过去,由于模具设计手段的手工化等因素,使得模具生产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的高需求量。自90年代以来,模具CAD技术逐步普及,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由于自身学制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就业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模具设计岗位、模具装配岗位、模具加工制造岗位、模具制造管理岗位、模具维修岗位、模具生产的相关岗位并存的现状。
  此外,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快速发展,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加工制造也成了模具专业毕业生重要的从业岗位群。所以,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应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模具设计与加工制造工作,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以及智能型设备的操作工作,相应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
  3、围绕行业岗位需求,形成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体系。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对专业知识、能力、技能、职业道德、综合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毕业生应当是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具有改革与创新精神。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包括:具备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具备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具有模具CAD/CAM的应用知识;具有模具数控加工与编程的基础知识;具有模具产品生产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的知识;具有编制模具产品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心理特征。上述模具行业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完成模具加工、设计等活动所具备的综合本领,可分解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①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重视从业者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理解与应变能力、计划实施、安排及自我检验与评估的能力等。
  ②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如计算机操作能力、新技术捕捉与检查能力、数字的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等。
  ③专业能力是一种专门的独特的本领。从工作过程角度分析,专业能力是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强调对职业活动技术领域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有:具备设计一般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能力;具备模具加工工艺实施方面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模具CAD/CAM的初步能力;具备模具数控机床操作与数控加工编程的初步能力;具备对模具生产企业技术管理、现场技术服务与指导的初步能力;取得模具相关工种1-2种技能操作等级证书,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相关设备;具备生产、技术工作中的创新与革新能力。
  三、依据所需的职业技能,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
  1、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高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基本上未脱离学科型教学体系,原教学计划的设置还是采用三段制教育。这样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相互独立,课程门数较多,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融合在一起;第二,从专业知识方面角度,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在专业教育阶段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课程知识面太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将片面讲求“体系”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无法实现的,学生难以具备形成能力的知识基础;第三,从能力培养的方面角度,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难以对模具行业所需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没有对制造加工技能操作的等级能力进行培养。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模具加工中普遍采用NC和CNC机床,原有教学计划对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显得不足,难以形成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02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