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生教育与一级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防

  摘要:一级学科授权扩大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位授予权,客观上有利于培养单位进一步端正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思想,采取措施积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随着一级学科授予权的进一步推广,学科建设的重点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如何调整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内涵,探讨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成为研究生教育最为迫切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一级学科;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08—03
  一级学科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和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随着全国范围内一级学科授权工作的开展,研究生学科和专业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级学科建设客观上促进了培养单位进一步端正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思想,把注意力从单纯的争取多上学位授权点、扩大招生规模方面,转移到巩固和提高现有学位授权点的办学水平和培养能力上,使培养单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优化现有学位授权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调整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内涵
  学科是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其建设水平反映了学校办学质量、科研能力、队伍建设和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涉及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实验条件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一级学科授权后,学科建设的重点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1 优化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学科结构。在学位授权点评估中,有的学校一级学科整体实力很强,但在评估过程中却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学校为追求学位授权点的大而全,重复跨点使用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造成的。为此,在一级学科建设中要优化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学科结构,不能把一级学科学位点的战线拉得太长,否则将无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造成学科结构的不合理。
  (1)避免在条件不成熟情况下二级学科建设的全面铺开。应从宏观上考虑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设置和建设,处理好原有二级学科与新增二级学科间的关系。在不具备设置二级学科条件的前提下,要避免二级学科建设的大而全,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的二级学科建设,否则将会违背一级学科授权工作的初衷。学校要加强对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的监督和调控,严格审批程序,同时加强对已有学位点的评估,实现“评建结合,以评促建”。
  (2)对一级学科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二级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要放眼未来,正确把握一级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优化配置现有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消除相关二级学科间的隔阂和壁垒,使学利,的研究方向和学科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只有加强二级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流和合作,在学科发展上它们才能优势互补,从总体上促进一级学科的全面发展。
  2 发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优势并不断发展、创新。要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应有的带头作用,使其产生广泛的辐射效应,带动、激励更多学科的发展。要防止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的退化,丧失其应有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防止某些学科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与现实及国际前沿的研究脱节。
  3 推动优势学科群建设。学科群是指围绕一个具体的目标和任务,由若干个同类学科或跨门类学科集合而成的学科群体。大学优势学科群是在大学组织内部,为促进学科生长点的产生,具有内在关联的学科在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科管理三维取向下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知识体系。一级学科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优势学科群的建设。优势学科群不是单纯的人为划分形成的,其前提是,要有学术上的共同理论基础和棚近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这样的学科群不受现有二级学科的局限,其综合性和应用性有助于带动新兴学科的发展,对一级学科建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性,使一级学科内部出现更多的增长点,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化组合。
  二、加强梯队建设。优化导师队伍
  1 改善导师队伍结构。学术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基石,学科发展需要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队伍。为此,要重视培养中青年人才,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既是学术队伍的“领头羊”,又是其骨干和核心,代表学术队伍的最高水平。培育与造就学术带头人是学科梯队建设的战略重点。此外,很多老一辈导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和榜样作用。学校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学院对他们进行返聘,可以是继续指导研究生,也可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协助指导青年教师。
  2 加强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新任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学术骨干,但其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不足。为此,组织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是研究生导师上岗前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岗前培训主要包括研究生导师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科研工作、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通过培训,他们可以了解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念,熟悉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环节和重点,自觉接受规范的研究生管理程序。学校可以邀请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导师举办讲座,或开展辅导和交流,提高新导师的指导水平和综合素质。
  3 专职和兼职导师棚结合。面对导师与学生比例失调,以及研究生应用能力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等问题,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吸纳其他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等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兼职研究生导师,充实和壮大科研队伍,帮助研究生学以致用,开阔视野,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兼职导师一般都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他们通过上台授课、定期交流、课下辅导等方式,对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当然,聘请校外兼职导师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要以有利于学科发展和提高培养质量为前提,在学历、科研、思想品德以及招生环节研究生严格加以控制和把握。
  4 加强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的评估、考核工作。一些导师存在无暇指导研究生、知识陈旧、师德修养和研究生培养要求不适应、缺乏学术创新精神以及学术失范等问题。这表明,某些导师培养能力欠缺,无法胜任工作。为此,必须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估考核机制。通过科研、教学、思想道德考评,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及思想道德意识,同时也给那些不安心工作、不追求上进、不能胜任研究生导师工作的教师敲响警钟。对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的评估是实现研究生导师队伍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优胜劣汰机制,才能确保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及可持续发展。

  三、立足学科前沿。突出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级学科授权后,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基础理论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硕士生培养与博士生培养的关系,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系。与国外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相比,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博士不博”,二是创新能力不够。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知识面过窄。为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采取措施,以一级学科为平台,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 加强课程建设。研究生培养是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它不是通才教育。让研究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全面掌握一级学科中所有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或者让研究生能够在二级学科所有研究方向上开展科研工作既不可行,也违背了研究生教育的初衷。硕士生的课程设置要立足二级学科或学科群,统筹考虑相关学科,对一级学科下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重构。也就是说,在有条件的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重组研究生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类课程,确定一个相对稳定且又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这使硕士生不仅在一级学科的广阔领域中形成开阔的视野,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从相关学科或学科群中获取比较全面、系统的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
  博士生的课程设置要立足于一级学科中的相关二级学科或学科群,目的在于使博士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化,促进一专多能、多样贯通,从而取得创造性成果。因此,博士生的课程设置要以多样化的形式体现学科知识的广博性、学术思想的开发性和思维的创造性。由于博士生的培养侧重于论文写作,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而且其所进行的研究常常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级学科前沿领域,因此,博士生的课程设置不宜局限于某个二级学科,而应立足于一级学科中的若干相关二级学科或学科群。这有利于博士生在一级学科广阔的前沿地带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寻求前沿领域的创新点,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2 提高培养质量。获得一级学科授权后,学科建设将逐渐从追求二级学科的全面建设向学科内涵建设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面转移。一级学科授权后的研究生教育,应该是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导师全面负责为保障,以毕业论文质量为重点,以社会认可度为标准,以制度建设为规范,形成既具有较高培养质量,又具有一定特色的一级学科质量保障体系。对硕士生要加强基础类课程及相关的教材建设,以提高其培养效益和培养质量,同时重视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加强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写作和答辩,可以在相关学科或学科群范围内统一进行。对博士生,可以充分发挥一级学科或学科群优势,统一对学科研究方向和博士生研究方向进行宏观规划,为博士生站在学科前沿开展跨学科研究、解决重大科研问题创造条件。
  3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氛围不仅可以培养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可以使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合理。但是,目前学术风气的浮夸和浮躁、学习目标的功利化和实用性,带来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下滑,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真正埋头做学问搞科研的人和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越来越少了,学术论文的质量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一些抄袭剁窃行为。为此,一级学科授权后,要充分利用一级学科的资源优势,以一级学科为平台,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广泛的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给研究生提供更多参与科研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高水平研究生。
  四、提高实践技能。促进科学探索
  实践证明,封闭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不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来源于创新实践活动,来源于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获得一级学科授权后,研究生培养要以一级学科为平台,在重视课程体系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调查、科技服务、教育实习等,积极促进科学探索和创新能力发展。
  1 在一级学科层面开展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既可以邀请围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性问题,开拓创新思维,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也可以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或相关学术活动,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跟踪国内外学术动态,把握、理解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研究,对于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2 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平时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都可以开展课堂交流与学术探讨。这种交流既可以是理论知识的交流,也可以是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很多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都是从这种交流中产生的。
  五、结语
  一级学科授权对于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学科的内涵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一级学科授权后,肯定会给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以及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带来新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一级学科下覆盖的二级学科可能会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学院(系);二是新调整后的学科专业目录同调整前的学科专业目录出现学科交叉现象,如有的学科从二级学科直接转化为一级学科。这必然会对在读研究生的学习、培养方案的调整、培养模式的转变和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仍然延续一级学科授权前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势必会影响一级学科的整体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此,一级学科授权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建立一级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理顺一级学科授权点的研究生招生、学科建设、研究生管理和学位授予,并建立新的一级学科授权点的评估指标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31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