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雷

  摘要: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从更新教学理念,瞄准三维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充分用好教材,发挥育人功能;改进学习方式,养成良好习惯;把握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五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03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理念。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还远未做到这一点,很多教师还是对学生提出共同的要求,采取相同的手段,完成统一的作业,致使教学效果两级分化严重,差生“晕车”和优生“陪读”等现象屡见不鲜。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让新课程走进课堂,让新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新课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瞄准三维目标
  长期以来,教师肩负的教书育人职责常都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笔者认为,在新课标视角下,教师的职责应该有更新、更丰富的阐释,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有更高、更全面的认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从传统的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有效教学情景,而且要重视课堂生成,从传统的完成教学任务转变成启发学生思维,根据课堂新生成的问题,发挥教学机智来帮助学生解惑,提高解题能力,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让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体验、感受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不断改革和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给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应用数学方法。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热情会更高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建构知识会更主动,内化情感会更有效。所以,教师要彻底改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大胆创新和实践,改革教学方法,吸取各种教学方法之精华,并进行优化组合。对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愉快情景创设法、说题法、编题法、发现教学法、课堂提问法、一题多解法、问题讨论法、观察实验法等进行总结,找出合理的、可以利用的部分,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三、充分用好教材,发挥育人功能
  应试教育下,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自主学习教材。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教材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但并不是惟一的资源,教师既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建设者。新课标为教师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提供了巨大的自由空间,这就是新课标下的教材观。教师要用新的理念分析理解新教材、创造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认为,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让学生亲历教材。教学中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创设成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二是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而且还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三是让教学资源趣味化。“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触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四、改进学习方式,养成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的落脚点还是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才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积极主动地思考,养成刻苦钻研、耐心细致的思维习惯。二是合作交流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发表观点,采纳意见,形成新的认识,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发展受益无穷。三是质疑的习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放下架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崇尚权威、敢于质疑的习惯。四是自我管理的习惯。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教师要主动、进行指导、提出建议,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五是创新求异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一题多解,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多一点创新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五、把握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效益,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教师要正确把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既做到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那么,怎样才能落实“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呢?一是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二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所谓新课程。例如,在课前可以设计一些面向不同层次学生预习的学案;在课上,可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情景,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阶梯式的作业,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来选择完成。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好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生整体平衡发展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注意提优和补差相结合,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正松.适度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应有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2,(2).
  [2]于正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管窥[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78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