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通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做: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问:“每个星期有那几天?”学生考虑后回答:“每个星期从星期一、二、三……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连续不断的重复出现”……;再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片子,自然美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像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中有没有这种‘循环’的现象呢?”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2、运用谜语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一课时,我用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情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学生在旺盛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运用实物或课件创设情境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图,问学生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为什么。学生们回答:“不喜欢。因为这车虽然漂亮但踩不动”我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学生们还是说不喜欢,因为骑这样的自行车,即使是在平坦大路上也像在颠跛不平的路上骑一样。我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和表达方式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成形象,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便于接受。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只有这样才能将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变成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教学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即“开口大尖的小”来区别这两个符号,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三、 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掌握新的本领。
  “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懂得爱护人民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练习作业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学生的练习作业要回到生活,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数学。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我们35人到孟获城去玩,现有A客车可坐10人,每车120元,B客车可坐8人,每车100元,我们怎样租车最合算?这时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通过合作讨论计算比较等活动圆满完成练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回归生活,以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79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