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访谈: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大武

  有一天我到仰慕已久的一位老师那里听随堂课。我们是好朋友,没有任何的客套,就是纯粹的交流,准确地说,我是向他学习。那一天他上的课是《大作家的小老师》,是三年级的课文。上完课以后,我们就这堂课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话题的中心自然离不开“高效课堂”。“这是教学的主旋律!”朋友略带调侃地开始了我们的谈话。下面是我整理的谈话记录。
  我:今天听了你的课感觉很清爽,没有通常那样听课以后还很费脑子去想人家的路数、人家的亮点。觉得你上课不但清爽,学生也特轻松。
  他:谢谢!我确实就是这么教的。当然,首先我就是一直这么想的。我觉得,小学生学语文没有那么多的花样,不就是把书读好,把字写好吗?
  我:还应当有把话说通顺,把作文写明白吧?
  他:你不要加上这么多的东西。我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而是说它先得有一个基础,你的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想着建高楼大厦,怎么可能呢?小学生学语文,读好书写好字就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所谓的效率无异于空谈。现在不少语文课,甚至包括名师的课,非常漂亮,但空得很,像他们那样教语文,非吃大亏不可。小学语文是基础的科目,把那么多文化层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放进去,太没有必要了。那是人家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语文老师的事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自然感悟和积淀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搞这么复杂了!
  我:我看你这节课,花了将近30分钟跟学生们读书和学习生字词,阅读分析也仅仅就讨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萧伯纳这么说话,合适吗?为什么?我记得人家一般都是围绕“为什么说小姑娘是萧伯纳的小老师”来做文章的。
  他:你听说过“鱼就是鱼”这个故事吗?(我点头)学生就是学生,你要想他们能够跟你有效地交流(对话),最起码先要把他们武装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效地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否则,你自己备课就备了那么长的时间,而学生们还基本是对此一无所知,师生在这样的知识背景、智力背景之下开展的教学能是有效的吗?所以,高效的或有效的课堂,首先要让学生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武装学生,多读文本是一个好办法。
  我:怎么不提智力背景了?
  他:智力的问题,岂是一下就能谈得好的?你不要看我的教学内容少,但是,(他有些自得地说)少,往往就是多!慢,常常就是快!
  有的老师教语文,喜欢一上来就占据“制高点”,提出一个有“战略意义”的主问题,认为这样教课能有效整合文本,提高效率。其实,这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的成功往往是靠少数几个尖子生的“捧场”和“救场”,一线的老师一看就知道,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临到最后,还得乖乖地回到读书上面来,还得老老实实地回到字词句篇的学习上面来。
  我:你觉得你的这节课效率是高的吗?
  他:自我感觉还好吧。不过,你先要想一想,你所说的“效率”是什么意思。如果仅仅是指小孩子学了这一课以后语文就能多考多少分了,那么我还真不敢说了。不过,在这一节课上,学生们经历了一次读书的有效训练,字词的学习,特别是生字的书写,也是生动而活泼的,我相信我的教学效果。
  我:我特别喜欢你课堂上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和谐气氛。你看那些小孩子,学得多主动啊。把萧伯纳的话和小姑娘的话读得活灵活现,真是绝了。
  他:是的。重要的一条语文教学的经验:要让学生们喜欢语文,要通过你的教学展现语文的魅力,要努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接近文本,走进文本,浸润在文本当中。
  他:三年级的学生还只能算是低年级,他们认知水平低,基本没什么知识储备。你再看这篇课文,两位主人公都是外国人,涉及的问题也相对比较深奥:一个名人,一个小不点,怎么可能成为师生?学生肯定很难理解。所以,读书再读书,就显得非常要紧。等到书读熟了,人物的言语特点把握准了,这篇课文语言学习的任务也就大体上完成了。至于课文内容基本也不需要分析了。崔峦先生就说过:“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听你这么一说,我总算明白了,高效的课堂首先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要学生积极参与,就要让他们充分地接触文本语言。此外,还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抓住重点进行语言训练,像这一课,就是要读好两位主人公的话,揣摩好他们说话的语气。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决地体现语文的特点,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具体就是多读书,培养语感,攻下识字关。
  他:你说得不错。语文的学习还是一个积累和开化的过程,跟学生的悟性也很有关。所以,教小学语文特别急不得,应当交给时间的事情你急也没有用。
  我:你这是第一课时,好像你已经教完了嘛。
  他:没有没有。下一节课,要让学生来复述课文,这是书上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语言训练,马虎不得的。
  我:一节课都是复述吗?
  他:多了吗?现在能认真落实复述要求的课堂已经相当少了。教科书上的复述设计常常会被虚化掉,浅处理掉。其实,复述是很重要的语言训练,既是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也是外化为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个性化语言的重要手段。学习语文,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形成言语能力。
  课后习题很重要,都是专家们根据课程标准研制出来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自成系统。我虽然不提倡迷信文本和专家,但漠视文本和专家也是非常要不得的,尤其是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之下还是要忠实于文本,耐心和用心揣摩专家的意图,而不是自以为是,另搞一套。你见过建筑工人有几个会违反施工图纸的?小学语文老师好比泥瓦匠,几乎都是干基础工作的。老实说,干好这个工作,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要把小学语文课上成“空洞的精彩”,课上要扎实,课后少作业,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玩耍和休闲,这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课“有效课堂”的精髓要求。
  我:很有道理的。我上课的时候就比较烦复述,觉得费时费力,极不好玩,孩子们也提不起兴致,常常就是请一两个比较会说的学生走一走过场就算了。听你这么一说,还真得下工夫了。只不过,怎么做才能有些情趣呢?
  他:你能问出如何有情趣这个问题,很好啊。其实,复述本身就是有情趣的。为什么呢?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是学说话,谁说得像,谁说得新,就会很有趣。说得像就是看能不能更多地忠实于文本;说得新就是看有没有自己的东西。你从这样两个方面一想就会觉得真有意思了。这个情趣就来自于“像”和“新”的挑战性。(我心悦诚服地点头)如果学生复述得好,我就补充一点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萧伯纳这个人挺有意思的。读书识人,也应当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吧。
  我:是吗?
  他: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因病逝世,终年94岁。他的墓志铭说:“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萧伯纳多么豁达啊。这样的补充,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也让他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这位伟人。这是基于文本的拓展,也是必要和有效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86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