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生活元素,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志平

  摘要 现行的音乐教材蕴含着大量的生活元素,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善于运用,学生终究会从单调的音乐中走出来,从而乐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创造音乐。
  关键词 音乐素养 美育 生活情境 体验式教学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情感交流、思想表现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因为音乐是人们情感交流、思想表现的重要形式,是教育领域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所以现行的音乐教材,内容选材大多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以及人们心灵的感悟。基于音乐的这种“生活特性”,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将其置于“生活情境”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生活元素,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找寻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最终将音乐教学的结果转化为学生的真实需求,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在生活中,生活里有音乐。
  一、基于生活的体验,渗透音乐的趣味
  布鲁纳认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真知。”无论是心理学研究实践,还是近现代教育专家的论述,都在不同层面上告诉我们一个必然的真理:任何一种学科的教学都应与生活相通相融。音乐也不例外。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努力寻找音乐与生活的相似元素,挖掘生活中的音乐素材,进而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我们可以借助学生“拍皮球”的体验来指导学生的发声练习。在发声练习中,有一种发声叫“跳音”,这种发声练习与学生平时练声的习惯很不一致,故而常常成为学生发声练习时的最大障碍,那么如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种方法,又不会感到乏味呢?在教学时,我利用学生生活中“拍皮球”的经历,来辅助学生感受“跳音”的律动。首先,让学生亲自拍皮球,直接感受拍皮球那种上下跳动的感觉;接着,让学生从内心中回味这种上下跳动的感觉,并将它转化为一种律动;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律动,进行发声练习,并让他们努力寻找“拍皮球”与“跳音”之间的契合点,最终形成真正的、连贯的跳动感的跳音唱法。这种基于学生生活体验的练习,让学生很快地习得跳音的方法,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趣味,真是一举两得。
  大家较熟悉的古代名曲《春江花月夜》,是首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针对这首曲子远离学生生活的特点,我在教学前,作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找到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进行学习,以此帮助学生从字面的角度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味;接着我又让学生倾听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以此丰富学生音乐表象;正式上课时,我制作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歌的影片,以此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当欣赏这首名曲时,课堂静极了,典雅优美的曲调,把春天静静的夜晚的大自然迷人景色: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动,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仿佛同学们已被带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尽情漫游。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对《春江花月夜》所描写的艺术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闻一多先生高度评价的“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音乐欣赏相衬托,学生就容易做到既较好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意境,又对唐诗《春江花月夜》有了音乐上的理解。课后,我布置学生根据《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意境写一首诗或散文。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看,有不少文章、诗歌写得相当不错,既有诗歌的优美,也有音乐的韵味。无疑学生已进入到迷人的艺术境界中,领略着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二、基于生活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天生的对新奇的事物产生认知的冲动,这种冲动常常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力。基于儿童的这种心理,我们应充分剖析教材,挖掘教材中新颖元素,以此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打击乐器”的学习。随着音乐交流的深入,打击乐器作为一种全新的元素进入小学教材之中,这种新鲜的元素本身就可以促使儿童产生强烈的认知冲动。在教学时,我一方面利用教材中现有的素材进行打击乐器知识的介绍,让他们充分感受打击乐器的功用;另一方面从生活情景之中,随机选取几件“看似与音乐无关”的物件自行敲打起来,让学生产生认知的冲击——这也能敲出音乐?最后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乐曲,选用他们最喜欢的物件进行打击练习。这样学生在认知的巨大冲突下,很快地进入了打击乐器的学习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基于生活的氛围,丰盈学生的艺术品位
  陶行知说过:“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场景融入到教学情景之中,让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地发现、探究生活与音乐的联系,就会自然地开启探寻音乐殿堂的大门,就会自觉地踏上音乐探索之路,就会自然地感受音乐的生命价值。这样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五年级《童年》一课叙述了童年的生活,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初听、分段听、再听”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话,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童年》旋律及其表达的意蕴,也很难从中体会到健康的价值取向。此时,我一改传统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再现童年的生活,把乐曲中的主人公——海霞苦难的、灰涩的童年生活再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对比,进而体会乐曲的艺术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399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