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方式的一场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去年11月28日,我到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参加了“MS—EEP0有效教育”(以下简称“有效教育”)现场会,听了几节课。课堂上学生渴求知识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师生的互动配合,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的气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异口同声地说“有效教育”确实有效,我也为之感动。我在想,如果我们的学生们都能这样主动地学习,我们老师都能这样主动地研讨,我们的教育质量怎么能不提高?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广“有效教育”。过去,我对“有效教育”不太了解。这次听了孟照彬教授的介绍,以及他对教师的培训和要求,才了解到“有效教育”不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而且对教师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要求。教师按照程序进行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能力,培养了感情。
  “有效教育”的有效,关键在哪里?在于它的先进理念,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记得,早在1980年,我曾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当时引起了教育界的争议。有人质疑: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我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就在于启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玉州区的那次观摩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题,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讨论,对这道题做逻辑思考,一步一步地画成一棵树。全班6个小组就有6棵树,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出来,向全班同学解释这棵“知识树”,各组互相作补充,这个知识之树就茂盛起来。学生讨论之热烈,讲解之热情,给我印象很深。一改过去课堂教学“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沉闷局面。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教育”能够有效实施,关键还在于教师。
  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克服教师权威的思想,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思维力、有创造力。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从电视、网络及各种媒体上获取知识。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着变化,即由过去的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指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已有专家预测,未来的教学,可能主要在网络上听课,然后回到学校教室展开讨论。教室已经不是教师讲课的地方,而是教师领导学生讨论的地方。当然这种教学形式更适合于高中和高等学校。但这也说明,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加强,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必然会进行变革。
  同时,因为时代不同了,教学目标也有了变化。传统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现代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光靠教师的讲授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体悟。
  教师观念转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过去习惯于备好课以后讲课,现在要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就不是简单地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要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过程,教师需要进行精密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进行更多的思考。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往往会出现初试即止的现象。有些教师在改革中遇到了困难,就会退缩,回到老路,所以贵在坚持。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向前推进,改革才能成功,教师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激发起教改的热情,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推进“有效教育”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玉州区教育局在普及义务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质量,到全国各地求经,终于在云南昆明找到了孟照彬教授有关“有效教育”的真经,坚持在全区推广,不怕困难,坚定不移,至今已有8年多的时间。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真是很不容易。玉州区本是一个贫困地区,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但经过这几年的“有效教育”改革,教师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在课堂上看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之间讨论教学的那股热情,真切地感到这是一支生机勃勃的教师队伍,是玉林教育的希望所在。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由数量发展到质量提高的转变时期。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实施教育公平、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主要途径。我们要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才能谈得上教育公平。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后,解决了所有学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现在是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现在农村辍学的原因已经主要不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教育质量问题。学生学不懂、学不会,产生厌学情绪,家长也认为不如去打工挣钱,于是就辍学。因此,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巩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要教好每一个学生,就要上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懂、学会。这样,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文化、体育活动。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实施“有效教育”,从微观上讲,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从宏观上讲,是提高地区整体教育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11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