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做到既交出主动权又不放任自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照彬教授说:“课堂上,教师能否成功地交出主动权,就决定了这节课是新课型还是传统课型。”作为一名参与有效教育实验的教师,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交出主动权?怎样才算真正交出主动权?在交出主动权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改进。
  第一次实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呼兰河传》的教学案例。
  课堂框架描述:
  第一环节,从播放歌曲《童年》导人,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浏览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设计如下:
  1.文章回忆了哪些人和物?他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
  2.作者是用怎样的感情去回忆和描写这些人和物的?
  3.读完文章唤起了你哪些联想?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先思考,再小组讨论)探究问题如下:
  1.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吧!作者把它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可很多人到了真正的百草园却很失望,觉得事实上百草园没有那么诱人,是鲁迅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同样,平常的大花园在萧红笔下也充满生机与活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
  2.作者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成年,为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记忆如此深刻,又这般的怀念呢?
  第四环节,质疑。
  第五环节,拓展运用:你童年时最难忘的事儿是什么?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吗?可以唱歌,可以画画,可以写诗,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跳舞……
  课堂细节描述:
  前半节课,学生学习状态一般,对于这种按部就班的教法,学生兴趣不太高。从第四环节开始,学生的兴趣开始浓了些,到了第五环节,学习气氛非常热烈。
  课后反思:
  为什么前半节课课堂气氛这么呆板呢?主要还是因为主动权没有完全交出去,还是自己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后半节课由于能把主动权交出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学生学得积极热情。看来,得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必须完全交出主动权。
  第二次实践
  课堂框架描述:
  第一环节,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第二环节,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第三环节,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第四环节,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课堂细节描述:
  整节课,学生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又是看书,又是翻资料,又是讨论,又是展示,真正地动了起来。但在展示学习结果这个环节,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仅仅品味了语言;有的只是展示了“我”在园子里的活动;有的只是谈了自己童年的一些趣事;有的学生甚至只是把本课的生字罗列出来……本该掌握的重点难点没有理会,通过本文应掌握的学习方法没有运用,阅读能力没有真正得到训练。
  课后反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已经不是自主学习了,而是放羊式教学了,是放任自流了,所以才会造成这种表面热闹,实际学生收获甚少的局面。怎么才能做到既把主动权完全交出去,又不放任自流呢?
  第三次实践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
  生:喜欢。
  师:你们逛超市一般会选购什么东西?
  生1:我会选我喜欢的东西,比如巧克力等。
  生2:我们不能光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应该买必需品,比如我们要去烧烤,就必需买油、盐、叉、调味品等。
  师:哦,是这样的。那也就是说,我们的购物原则就有两条了:我选择,我需要的;我选择,我喜欢的。好,今天,我们也来逛一下课文超市吧。课文里的东西也像超市一样丰富多彩,可以供同学们自由选择。但是,大家在选购时也别忘了购物原则哦。
  (改进一:制定学习原则,让学生知道所有的游戏都是有规则的。)
  师:读了本文之后,从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应该掌握的要点出发,即购物需要的原则出发,你觉得你应该掌握哪些内容?从你喜欢的角度出发,你最想探究哪个方面的内容?
  生1:我想本着需要的原则,一篇课文起码要先整体感知吧。我打算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本文的中心,疏通本文的思路。我觉得这一课的语言很好,我想探究这方面的内容。
  生2:本文是小说,我想应该把握本文的三要素。小说中人物最为重要,我打算探究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
  生3:从学习的需要出发,我也觉得应该先整体感知课文,如中心、结构、语言、手法等。但我看了这篇课文后,我也很想跟同学们谈谈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很美好的,我就把学习重点定在联想仿写这一点吧。
  师:好。就请同学们从需要与喜欢的原则出发,自由确定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改进二:引导学生从学习需要的角度自定学习内容,从喜欢的角度自定学习探究的重点,既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好课文的内容要点,又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爱好,同时避免盲目性,杜绝了放任自流的现象。)
  师: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打算用哪一种学习方法来学习本文呢?先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学习方法?
  (生纷纷回忆,教师归纳: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感悟·品味·欣赏,学学牛吃草,阅读有独特的感受,比较与辨微,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疑为学之始,知人论世读经典,横看成岭侧成峰,批注法等)
  (改进三:明确学习方法,提供学习选择,既可避免盲目性,又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方法来自主学习,巩固学习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
  师:你是想自己学,还是与别的同学合作学呢?想自学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走出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想与别的同学合作学的,可以选择本小组成员,也可以选择其他同学。
  (改进四: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学习做一次回顾与反思。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不足?
  师提供反思问题单:在课文内容方面:1.对作者大概了解吗?我了解写作背景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理解本文的中心吗?3.理解本文的思路吗?4.喜欢这篇课文的什么地方,喜欢的原因是什么?5.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引发了什么联想?6.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还有疑问吗?7.通过本文的学习,我能悟出点什么?
  在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方面:1.掌握我所选择的学习方法了吗?2.能用其他方法来学习本文吗?3.能模仿本文的写法学着写点什么吗?4.能自主学习了吗?我有合作的精神了吗?5.通过这样的学习,我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吗?6.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呢?以后我打算如何做呢?
  (改进五:提供了反思问题清单,可以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课堂细节描述:
  在自学与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非常主动积极,思维很活跃。如一学生拿着课本来对我说:“老师,我用了‘知人论世读经典’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本文,我想了解作者生平,但现在没有资料,您能帮帮我吗?”在展示时,我看到学生都能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在已经把握课文重点后再确定自己学习探究的重点,不再有“一叶障目”的片面做法,而且很多学生懂得交叉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如有一小组学习目标定为:中心、作者的感情、文章的结构;学习重点则是本文的语言;学习方法:知人论世读经典、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比较与辨微。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运用了“比较与辨微”学习方法来探究本文的语言,把本文的语言与本单元中的课文《给我的孩子们》中的语言作了比较,很有见地。
  课后收获与再度反思总结:要做到既让学生自主学习,又不是放任自流,首先教师要知道学生需要掌握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其次,教师要做到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张扬他们的个性。再次,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得法、引导适度,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范围、提供一些问题清单等,避免学生盲目摸索。简言之,就是要落实好有效教育强调的“多向度+自由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11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