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也要深深体会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的神圣与职责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师、兴趣、能力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程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讲解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部分,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教学经验:
  一、上学生成为你的fans,“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讲解的时候要有亲和力,有激情,知识面要广,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让学生配合你,还要时刻配合学生的心理和动态。风趣的语言、贴切的举例、精当的比喻、悬念的活动、丰富的媒体、充沛的情感等,使“沉闷的思想品德课”活泼起来、愉快起来。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二、教师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者。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其次,坚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理解教育价值论和教学方法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自觉地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者。思想品德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享受。一堂好的思品课,需要教师有多种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展示。比如:语言基本功、提问技巧、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对课堂纪律的调控能力等等。而语言能力是最基础的,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思想品德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更好地运用其他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四、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实行好的奖励,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烦心理。因为表扬学生可以使学生感到更自信,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相反,批评或惩罚学生就会造成学生厌烦学习这门课程。
  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要保持适当的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美,能带给人美的感受,幽默往往是借助生动、形象、夸张的语言或相关的动作来完成,它充满着情趣和智慧,给周围的人带来快。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乐于学”。没有幽默的老师,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则是一潭死水,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会使教学锦上添花。因此,教学中应当重视适当的幽默。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生活有更深认识。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去获得信息,或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或利用图书报刊等获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它们通过诸如相声、小品、情景剧等生活情境再现出来,创建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
  3.教学要讲究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实践的要求不宜过高、过多,也不宜过低、过少。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的核心是真实性,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应以此为切入点。长期以来,对教学结果的过分关注与对教师权威的不恰当强调,使教师爱的情感隐蔽或淡漠。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师生缺乏实质意义上的情感交流,更多的是认知的交流。即使是出现教师的赞许与关爱,也是带有不同程度的虚情假意。生活化的课堂拒绝虚假的情感,需要师生在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情感交融,它带给学生与教师的生活体验是令人回味的。当然,教师个性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总结:思想品德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最好的引导启迪就是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激情,产生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15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