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重写的提升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华章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流传久远的文章往往是作者精心修改的结果。“唐来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和鲁迅先生不约而同地经常使用一种这样的方法写作:把写好的初稿悬挂在居室的墙壁上,认真品读,反复琢磨,一改再改,有时甚至是把整篇文章改得面目全非,重新再写。修改有小改和大改之分,小改侧重于对字词、标点的修改,大改则是对内容、结构方面进行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后者虽然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它的效果却常常能使原文大为增色。本文着重从大改的角度谈谈作文重写过程中提升质量的一些策略。
  一、内容上的深思熟虑
  1.素材的重新遴选
  人们常把中心比作文章的统帅,把素材比作统帅手下的干军万马。只有后者听从前者的指挥,战争才有可能取得预想中的重大胜利。否则,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的选材方面的问题是:或者所选题材不能支持中心,或者所选素材陈旧、缺乏生活气息,或者素材有虚假的成分,或者材料不是最佳的选择。比如写作《感悟母爱》时,初稿中学生选取了三个事例表现母爱:雨中送伞、考试失利时安慰自己、经常利用节假日加班。我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分析,大家很快得出共识:第三个事例偏离了中心,第一个则太程式化了;经过启发,小作者又谈出自己有一次卡在公园的树杈上妈妈急得到处找人救助的往事。还有一次自己从妈妈摩托车后座上滚下来,她竟然跳下车,不顾个人安危,张开双手,提示后面的车绕开。很明显,修改稿在选材上更胜一筹。如果写作记叙文,要求所选材料尽可能贴近生活,平实而感人,典型而有个性,能够以小见大;如果写作议论文,则要求论据在紧扣中心基础上确凿可靠、典型有说服力、全面而代表性强。
  2.组材的通盘优化
  完全相同的素材,采用不同的组材方式、展示次序,往往会产生迥异的表达效果。如果在常规叙述方式的基础上,我们有意识地加以改良,常常会提升作文水平。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点面结合,如果所涉及的事件丰富,又不可能每一件都平均用力,省略几件又不足以表现中心,就可以详写其中的一两件,以之为典型的“点”,其余类似事件则可以处理成“面”——最好用排比的方式列举回顾,使文章既有深入详尽的描述,又有全面完备的背景。二是排列重构,即改变常规的一件事一件事的罗列的方式,改用以一件事贯穿始终,其中用回忆联想的方法穿插其他事,既突破了四平八稳的学生程式,显得变化无穷,又因为首尾呼应而结构严谨。比如习作《书迷》,与其陈列主人公“因看书入迷被锁在图书馆里一个中午”、“因看书烧糊了菜”、“因看书过了车站还浑然不觉”、“生日礼物不要蛋糕要新书”等一件件事例,不如先写发现他烧糊了菜,苦笑之余联想到其余几件事,之后又在他的道歉声中回到现实。三是锤炼结构,即开头或者直接人题,先声夺人;或者设置悬念,扣人心弦;或者设置情景,引人人胜,尽量避免常规的空发感慨或议论。结尾要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要么余音绕梁,言尽而意无穷。主体则灵活采用倒叙、插叙、分叙的方式,力求摆脫平铺直叙的通病。
  3.细节的具体完善
  细节如同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往往给人细致人微、生动逼真的印象,好的细节描写简直就是作文的精华。但学生的习作往往存在如下缺点需要关注:一是真实性。有些学生为了追求整体效果,在没有考虑生活实际的情况下主观“杜撰”出一些所谓“细节”,使表达效果大打折扣。比如一学生在《诺言》中描述自己在风雨交加之夜朦胧醒来,陡然记起答应帮同学寄信,此时已经凌晨一点,毅然批衣起床下楼找到邮筒,竟然受到“最后一班”收集信件的邮差的赞誉,完全不顾邮局的作息时间。二是目的性。有些写作偏重于写实,于是照录生活的真实,往往有顾此失彼的失误。如一习作要表现父亲为了自己随时随地无私奉献,写了有一次自己要提前到教室值日,但时间很紧。这时打了通宵麻将的父亲呵欠连天从外面回来了,本来“眼球上布满了血丝,急需休息,但为了我,二话不说开车送我上学”。这也许是真实的事件。但展示给读者的父亲除了疼爱孩子的优点,似乎还有其他缺点。后来了解到他父亲是名医生,也曾有过加班晚归的经历,将迟归的原因改为加班才不会损害人物美好的形象。三是方向性,即要注重描写细节的用意,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动,必须首先服从手表达的需要,不要将篇幅浪费在对中心表达帮助不大的方面。
  二、形式上的精益求精
  1.词语的锤炼
  已经成文的习作,往往由于时间限制、语感素养、思考程度等因素的局限,语言表达还存在极大的需要锤炼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词义范围、搭配习惯、语意轻重、感情和语体色彩等方面审视其“是否有误?”其次再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是否合适?”词语运用的基本标准是正确运用,较高准则是巧妙运用。
  一位学生写自己早上醒来发现闹钟早就响过了,于是“推开被子,坐起身子,穿上鞋子,胡乱地刷了几下牙齿,洗了几把脸,提起饭桌上的早餐,背起书包就望学校跑去”。应该说他的描述还是动感十足的,但还可以用更精练的词语将那种忙乱的情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蹬开被子,跳下床,套上鞋子,胡乱地擦了几下牙,抹了几把脸,抓起桌上的早餐,拽过书包夺门而去。”相比之下,动作的力度更大,争分夺秒的情形就更加突山了。
  2.句式的优选
  有些习作的语言,由于缺乏深思熟虑,难以将原本新颖典型的材料的内涵充分地表现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修辞——既注重修辞手法的灵活选用,又讲究句式的锤炼组合。
  (1)修辞格的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喻的生动易懂,拟人的形象有趣,夸张的渲染突出,排比的气势情感,反问的语气语意。反语的强化幽默……习作中语言表达功力的欠缺,往往就是因为修辞的不足。有时,适当的修辞手法的点染,能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比如:《感悟》文中“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从石墙缝中长出来,很可怜”属于客观的叙述,表意平淡,改为“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从坚硬冷漠的石墙缝中挣扎着伸出孱弱的手臂,在清冷的晨风中瑟缩着,煞是可怜”,用拟人的手法活现了树的生命力和艰难生存的情形,动人心弦。又如习作《风波》中描写自己被家长骂:“妈妈的责骂声使我很难受”显得干巴抽象,改为“我无奈地站在妈妈的责骂声中,感觉如同置身于暴风骤雨中,耳膜嗡嗡作响,浑身瑟瑟乱抖,心一阵阵的紧缩……”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方法将自己当时难受的情景描绘得具体生动。引导学生适当的运用修辞手法,的确可以使语言表达增色不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29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