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文学史本科教学创新尝试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滕学明

  【摘要】美国文学史是国内高校任课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一门课程。针对困难,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新的教学模式,采取讨论法、表演法、任务法等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对具体作品的批评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美国文学史 教学 尝试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2012年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教育教改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20-02
  美国文学史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作为一门传统专业课,其教学一直也遵循“传统”。由此带来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已日渐显露:课堂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兴趣不大,认为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平时学习无意义,只要期末突击一下就行。从教师层面看,课下辛辛苦苦备课,课堂上累的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买账,换来的只是他们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或是直接打瞌睡。因而,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当下美国文学史教学的迫切任务。为此,笔者在所在高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尝试,并对之进行了思考,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变被动学习为研究性学习
  出现教师滔滔不绝、满怀热情,学生却铁石心肠、无动于衷,甚至昏然欲睡的情形,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极大压抑。鉴于此,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由课堂的奴隶变为课堂的主人,应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引入研究性学习,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教科书的有关内容一字不漏地讲授给学生,而是把有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使他们明确学习中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融研究和学习为一体,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因而与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正相吻合:“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本着这一目的和宗旨,这次教改尝试对其具体实施作了研究,实践中主要使用了以下方法。
  1.讨论法。它包括两个部分: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课堂讨论主要是创设师生互动情景,教师注意认可并经常赞扬学生搜集的信息、材料,采纳他们的建议,鼓励他们对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阐释,以提高其科研兴趣与创新能力。除了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的分组讨论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组内讨论后,每组的代表再进行班内讨论,讨论中其他组员可以适时补充。对讨论的结果,教师的任务是补充、整理和归纳,以最终完成课堂教学。课后讨论主要在学生间进行,可以面对面,也可用Email、QQ、飞信,甚至微博等。课后讨论仍有不清楚之处,学生可以找教师进行面对面或网络交流。
  2.实践法。该方法通过具体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习。常用的方式有朗读法、对话法、表演法等。朗读、对话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文学题材,如诗歌、戏剧等。它们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表现力,对那些有表现欲的学生尤其适合。表演法主要是学生将文学作品内容通过表演形式进行再现。由于学生既要吃透作品,又要有所创新,使其具有课堂幽默效果,因而,这一形式广受喜爱。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该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亦有极好的作用。
  3.任务法。这一方法通过布置作业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以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具体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文学创作法和论文写作法。多媒体演示法主要用于课堂初始阶段。一般是学期之初就做好班内分组:每节课开始时都有谁来负责本课内容展示和某些问题讨论。这一形式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多媒体,以英语口语讲解的方式给全班做演示。文学创作法是要求学生用英语写一篇短篇小说、诗歌或一幕戏剧(小品),有时候还会让他们自己表演。具体写作中,一些要求是必需的,如他们要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象征、荒诞派手法、黑色幽默等文学表现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一方式新颖独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中深受他们喜爱。有的学生作品颇具创意,经修改后还投给了一些期刊。论文写作法主要是要求学生模仿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用自行拟定的题目,按严格规范写一篇逻辑严谨、言之有物的文章。这一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由于是为将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打基础,很多同学都很认真,成效显著。
  以上方法都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进行。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文学创作法和论文写作法的效果更为明显:一个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一个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很多同学不仅真正提高了兴趣,而且找到了研究、写作的乐趣,为他们的下一步学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变知识教育为人文素质教育
  对高等教育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人文素质教育是更为紧迫的任务。这样说的原因是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近几十年来,国内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但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同步跟上;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远大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缺少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尤其是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大幅缺失;与此相对应,以自我为中心的急功近利、追求享乐之风却日益蔓延。在这种形势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爱国、负责任、有文化、有修养的高素质公民成为当前高校的紧迫任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文学熏陶是一条重要途径。文学即人学,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包含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因而,在美国文学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突出素质教育,使其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应成为当前教改的主要任务。本着这一理念,在这次教改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做法。
  1.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美国文学作品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美国文学史是一门阅读课,阅读一定数量的原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在现实中,多数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耐心和毅力,鲜有到图书馆借阅原著者。面对这样的情形,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是迫不得已却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一学期以读3-4本原著为宜,读后要求学生必须写读书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布置任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思考题,要求读后作答,也可以要求学生读后必须提出几个有深度的问题,自己作答并发表见解。在读原著的同时,教师推荐一些批评文章让学生阅读也很重要。读后要求学生归纳其批评视角、结构框架以及主要批评术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与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503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