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畅想生活 表达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淑巧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活;情境;
  素材;成功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5—0059—01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教学。因为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苦于作文,烦于写作,写作兴趣更无从谈起。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他们自由命题,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个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爱好引起的。因此,激发写作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情动于衷,而行于言。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作文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作文,这也为学生的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打开了通道。
  积累素材,拓展学生知识空间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地搜集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
  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到作文中来。
  自由表达,倡导学生真实写作
  新课标提倡学生习作“怎样想就怎样表达”。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是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当他们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时,才有可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下真实的作文。
  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后,虽然学生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了,但还需要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来实现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师在阅读课上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练笔。如,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把课文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课文拟游人须知,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等。此类练习费时不多,却可以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广阔空间。学生练的多了,作文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感受成功,增强学生作文动力
  小学生作文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一种知识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教师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教师适当的激励能让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能让中等生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还能激发优等生的竞争意识。
  编辑:刘立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507883.htm